【传统音乐】展沟十八番锣鼓(亳州市)
2021-05-10 10:50
【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安徽省亳州市
【简介】
解放以前,展沟集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个连接皖西北物资贸易的物资集散地。经济富庶必然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千百年来盛行在这里的文化现象有:九曲黄河阵、柳下惠传说、泰山宫庙会、展沟大烧饼、南圩村推剧、花鼓灯等。
发达的民间文化,必然要有与之相配合的民间音乐,于是展沟十八番锣鼓应运而生了。展沟十八番锣鼓属清锣鼓系列,大约形成于清代中期,成熟于清末民初。抗战时期展沟十八番锣鼓套曲失传,但一些曲牌零零散散的在民间分散地流传着。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退休教师蔡怀强老先生总结自己前半生从艺经验,把展沟的锣鼓伴奏打法融合在一起,撰写了展沟十八番锣鼓经,并整理成鼓谱,教当地锣鼓爱好者练习,基本恢复了展沟一带流传的十八番锣鼓原貌。主要曲牌有《长流水》、《凤凰三点头》、《十八番》、《小滚头》、《反滚头》、《浪淘沙》、《簸簸箕》、《战场》、《扭丝》等。展沟十八番锣鼓的基本乐器有堂鼓、大锣、二锣、大镲、小镲,辅助乐器有木鱼和碰铃。表演时以锣指挥为主,鼓指挥为辅,有时鼓和锣交替指挥。十八番锣鼓主要为当地的民间文艺演出服务,一般有舞龙、舞狮、花鼓灯、黑驴、旱船、花车等项目。
十八番锣鼓与当地民风民俗密不可分,千百年来,他从先民们的生活中一路走来,愉悦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对我们研究当地民风民俗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2017年展沟十八番锣鼓被亳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