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刘金定传说(亳州市)
2021-05-10 09:34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安徽省亳州市
【简介】
刘金定(941年―1010年),又叫刘金锭,北宋名将,蒙城小涧镇刘庄人,高琼之妻,被宋太祖封为巾帼英雄,多见于传统戏剧之中。周显德四年,随高琼攻打南唐寿州,共解寿州之围,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北宋,刘金定因战功显赫被宋太祖封为兵马大元帅。雍熙三年,太宗正筹划北伐,召高琼回京,刘金定同往。淳化四年,又北上抗辽,镇导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屡立战功。大中祥符三年,刘金定去世,享年69岁,后人誉之为巾帼英雄。
刘金定自幼在道观学文习武,学成下山后,建立义军,并被推选为首领,在双锁山操练,带领附近青年除暴安良。957年赵匡胤统一了北方,天下归顺,唯南唐李煜盘踞江南,采取献城诈降之策,困赵匡胤于寿州,情况危急。将军高琼奉命自寿州(今安徽寿县)去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搬取援军,途经双锁山,砸碎了刘金定设立的招夫牌,与刘金定交战,大战数十回合,才分出胜负,高琼为刘金定武艺超群所感。彼此互赠金锏银铃订终身,后两人结为恩爱夫妻。
高琼攻打寿州不料被南塘将军余洪射伤,生死未卜,刘金定率双锁山义军前来解救。在冯一峰道长的帮助下里应外合,智取南唐重镇寿唐关,兵临寿州城下。958年,刘金定连续杀退北东南三门之敌,进入城中解救高琼,并火烧余洪、苗广道,夺下寿州城。
1004年冬,辽精兵二十万南侵,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北城,朝野震惊。真宗召集群臣议策,有的主张南迁,有的主张西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请真宗亲征。真宗畏敌,朝议难决。寇准出殿遇高琼,言明此事,高琼说:“国家临危,理当效死!”随同寇准上殿见真宗。高琼慷慨陈词:“宰相主战,实乃良谋。若避敌迁都,就一定会军心动摇。望陛下亲征,重振军威。老臣虽年近古稀,愿效力死战。”促真宗下定亲征的决心。
真宗起驾后,高琼与寇准二人不离左右,适时进谏,坚定真宗抗敌的信心。到了澶州南城,探马飞报辽军势盛。真宗惧敌,不想前进。高琼力劝真宗,拥其前行。到达黄河浮桥,真宗又想停留,高琼急令驭辇武士飞马前进,直抵澶州北城,请真宗全副仪仗登上城楼。城外宋军见真宗亲征,都高呼“万岁”,军威大振。当时宋军以伏弩射杀辽国先锋萧挞凛,辽军士气受挫。其后与北宋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