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青城面塑(呼和浩特市)
2021-05-09 15:45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简介】
青城面塑作为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制作精巧、形象逼真,还注入了特色鲜明的民族元素,在创新中逐渐成为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青城面塑艺术以其绝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睐,它所注入的时代文化积淀和创作者不断进取的热情与才思,使其成为一种不同于其它流派的朴素面塑艺术。青城面塑沿袭传统,由街头发展而来,在民间自由地按照自身规律生存和发展,保留了最原始的民间特色,才得以在今天以其独特、完整的形象俏立于民间艺术之林。
青城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另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用于食用的面塑用澄粉、生粉等制成,而用于收藏的面塑由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是在民间做面花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流行趋势。青城面塑艺人经过多年发展,将用于收藏的面塑发挥到了极致。
不同于彩塑作品成形后再着色,青城面塑的“面人”制作过程比较复杂,是由事先已经染色的面团组合而成,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手法。青城面塑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或经过加工配制的复合软陶质材料。历经构思、和面、蒸熟、揉面、配色、捏塑、干化、包装等过程,作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随着防腐、防裂技术的不断改进,有的作品可以保存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像我国其它地区面塑一样,造型种类繁多,色彩使用虽然单一但不单调,按照造型可分为人物造型、动物造型、植物造型和其它造型。青城面塑有很多的手法,有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将面捻开挑到工具上叫“拨”,捏圆、压实、搓成条状,这些工序都十分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