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翁丁佤族寨桩(临沧市)
2021-05-03 15:55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简介】
“翁丁”在佤族语言里是烟雾缭绕的意思,翁丁佤寨位于云南沧源县勐角乡。这里再往前一点就到了缅甸的佤邦,属于边境地区。翁丁坐落于大山的深处,由于交通不便利,这里过去非常闭塞和原始,完整的保留下了佤族的传统草屋、寨桩、祭祀房、木鼓房等,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翁丁佤族把象征男性的寨桩立在寨子中心以表示权威,把象征女性的木鼓供在木鼓房以代表慈爱。立寨桩、祭寨桩、以祈求村寨平安;祭木鼓、跳木鼓舞、以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翁丁寨桩第一部分是塔。佤族称为“公姆”,认为它是寨心,即“若姆永”。塔的组成由上往下:甑子盖、葫芦、甑子、支锅圈、锅、甑子、支锅圈、锅、支锅圈、锅、三脚架。三脚架中间有一小孔,称塔心,里面放置金子、银子;塔脚(塔脚插入土中),塔与“板当”组合桩:塔脚很长,是一根木杆,木杆顶端一截木杆穿过“板当”。“板当”为一方形木框,位置在塔的三脚架下方,其作用是盛放供神(实际是活佛)“帕召”的物品,如饭菜、糖果、肉类。主要是盛放熟食,据肖尼布勒老人讲,是达赛玛教他们的祖先这样做的。
翁丁寨桩第二部分是“筒杆”(佤语称“考筒”):“筒杆”是一棵很长的竹竿。杆上饰物较多,由上往下分别为:杆尖分三杈,象征谷花、小米花、金花;谷花的下边是一圆形竹编,象征谷箩(盛谷子、小米或金银);谷箩下是三层漂亮的竹编花圈,花圈的作用是保护其上方的谷花、小米花、金银花;花圈下是一只木船(佤语称“惹”),船上歇有展翅欲飞的两只木鸟。这一图形蕴含着一个与“司岗里”有关的美丽传说。木鸟在翁丁寨桩的“司岗里”传说中其原形实际不是鸟,而是蜜蜂。因为蜜蜂与鸟都有翅膀,都会飞,所以就取其意而忘其形,用鸟代替蜜蜂;船之下是木鱼,鱼是水中之物,鱼也就代表了水,暗指船下的水,这也是与“司岗里”传说有密切的关系;木鱼上吊着长条形的白布“筒”。“筒”上倒挂着54个小塔,还有很多“筒花”,筒花左右摆动以驱赶不洁净的邪恶之气,防止不吉利的东西或邪恶之气侵犯塔,对塔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