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简介】


木鼓是佤族等少数民族人民使用的民间乐器,佤语称库洛、克拉。历史久远,形制古朴,发音低沉,应用广泛。1700多年前,已在我国今台湾省流行。佤族人民聚居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阿佤山区。在每个佤族村寨里,至少都有一对木鼓,大的为母鼓居左,小者为公鼓居右,供放在寨中高地的一间竹制木鼓房里。佤族人民视木鼓为尊贵而神圣的乐器,制作木鼓的日子被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


佤族的木鼓,佤语称库洛、克拉,是用一整段粗大的原木制成。多采用红毛树、椿树或樱桃树等硬质的树干下部为材。传统的木鼓,形体粗大,一般长150厘米-250厘米。较大者可达300厘米-40厘米,粗端直径50厘米-250厘米,较粗者可达150厘米。在原木中部纵向挖一狭长音孔,距两端各20厘米,中间狭窄处孔宽6厘米,两端较宽10厘米-12厘米。音孔由两端向中间挖成两头浅、中间深的鼓腹。木鼓外表有的剥去树皮,一般通体光滑无饰,有的则在一端雕刻出牛头或人头形,也有的通体刻以三角纹或斜纹等图案为饰。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文化馆收藏的一个木鼓,鼓长155厘米、粗端直径50厘米、音孔长110厘米、宽10厘米。成对的佤族木鼓,虽外形和构造相同,但选材、大小和音响有别。稍大的母木鼓,多用马老鹰树制作,发音较低而沉重;略小的公木鼓,常用红毛树制作,发音较高而明亮。

上一篇:【传统音乐】甩发歌(临沧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芦笙舞曲(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