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牡帕密帕(临沧市)
2021-04-30 10:25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简介】
拉祜族没有文字,拉祜族的历史就在他们所唱的长调里,《牡帕密帕》就是拉祜族民间流传最广的一部长篇创世纪史诗,传唱于今双江和临翔南美一带,“牡帕密帕”意为“开天辟地”。
《牡帕密帕》全诗共17个章节,2300行,内容是关于天地、人类起源,族群生活史的宏大叙事,形式上有诗的短句样式,如:“为了创造天地/厄莎在苦思苦想/他坐卧不安/老是出出进进/急得满身大汗/厄莎搓下手泥脚泥/做成四条大鱼/又用金、银、铜、铁/做了四根大柱/四根大支柱/支在鱼背上/又架上四根天梁/还有四根地梁”。在史诗中“厄沙” 是主宰宇宙万物的神灵。
史诗记述的内容为:远古时,宇宙一片混沌,天地未分,厄沙先后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兄妹二人在荒凉的大地上过着采集、狩猎生活,后来结为夫妇,其子女遂分别繁衍为拉祜、佤、傣、布朗、彝、汉等族。拉祜族从狩猎采集生活逐步发展到农耕生活。史诗反映了拉祜族远古时期的社会生活、生产风貌,包含了拉祜族先民对人类起源的朴素认识。《牡帕密帕》关于人类的传说主要出现在《种葫芦》《扎笛娜笛》《第一代人》等章节中。
相传很久以前,宇宙没有任何东西,是“厄萨”创造了地球,创造了宇宙间的自然环境,但没有人类,厄萨觉得寂寞,于是种下葫芦。葫芦成熟后,有小米雀和老鼠共同啄开葫芦,走出来一男一女,男的叫“扎笛”,女的叫“娜笛”,扎笛是葫芦的儿子,娜笛是葫芦的女儿。扎笛、娜笛长大后,厄萨叫他们俩结婚,但他俩认为他们同是葫芦里走出来的兄妹,不能结婚,厄萨通过滚石磨、滚筛子等办法让他们结婚,但都没有达到目的。 最后,厄萨寻来灵药,使扎笛、娜笛热恋起来,重新相伴一起,兄妹终于结为夫妻。经过十月怀胎,娜笛生下了十三对孩子。扎笛夫妇养不了,厄萨又叫来狗、猪、牛、虎等十二种动物,帮助娜笛喂养孩子。孩子长大后,便以12种动物命名。 自扎笛、娜笛开始,人类便繁衍起来了。
《牡帕密帕》充满了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史诗中说,在混沌的宇宙中诞生的厄萨,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和他的使者织天网地网,竖天梁地梁,造日月星辰、山川林木和自然界的万物,还种葫芦育人种,教会人们种粮食吃、织衣服穿,教会他们生活,先民们视厄萨为逢凶化吉,救苦救难的神。
《牡帕密帕》想像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是拉祜族传承历史悠久的口述文学精品,主要通过歌唱和讲述的形式代代相传,具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在拉祜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被誉为拉祜族的“口述的历史”,其作品充满着对家园的怀想和对祖先不凡历程的缅怀和思念,赞美祖先不畏艰难,战胜强暴的民族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拉祜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学追求,代表了拉祜族史诗的最高成就,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拉祜族社会发展史、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