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简介】



浦世民(1914—19567),生于双江县得胜乡(今大文)千信村公所骂料村的一个地主家庭。7岁开始读私塾,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因难于熟记背颁常被教师鞭打,辍学回家放马、砍柴、割马草,初尝农民生活的艰辛。14岁公立中心小学建立,就读高小。1931年省立普洱边地师范学校成立,由县政府保送考入师范就读,将要毕业,因校长贪污,引起学生不满而罢课,返回家乡。


    1934年任双江县二、三区两级小学校长,开学不久,因附近一带土匪猖乱,无法维持,学校停办,辞去校长职务。当时,在双江办了多年、具有一定规模的得胜铁厂,因厂长拐款潜逃,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为满足当地铸造生产、生活用具的需要,股东力荐浦世民去恢复铁厂,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恢复和扩大了铁厂的生铁生产能力。


    1936年,时任省立双江简易师范学校校长兼县长李文林,举荐浦世民任双江县第三区区长,大力动员民众办教育,将内的小学由3所恢复到11所,适龄儿童入学大量增加,推进了辖区边地教育的普及。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浦在任内积极宣传抗战,慰问抗日将士家属,组织民工200多人,长途跋涉数县到龙陵修抗战公路,来回数月。并在区内组织民众互助,解决外出民工的生产生活困难。


    1938年,大力组织兵员投入抗战,动员民众为抗日捐款,修筑滇缅公路和县内主要驿道。

  


1939年,组织民工250多人到耿马境内修滇缅铁路,加强抗战教育,组织全民抗战。当时禁种鸦片甚严,时有禁烟委员来查,他也拖着严重脚病和禁烟委员看了几个村寨,在太平邦扭村园圃内发现了数株开花罂栗。禁烟委员大发雷霆,当面找来衣不蔽体的园圃主人要法办,怒不可恶。浦在一旁用手杖撑着身子,教育园圃主人当面拔掉罂粟,今后哪里发现都要铲掉,并允诺这次的200元罚金,由我代你交给禁烟委员。禁烟委员看到再闹下去,将这个农民抓去也炸不出什么油水,只好就此了事。解放后,在大抓“划清界线”中,这些农民还常提到此事,若不是浦的解救,他将磨死牢中。


    1940年,因脚痛不能行动,辞去区长职务。


    1941年在家治病,他十分关心抗日形势,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942年初,脚病稍好,地方上时常发生土匪抢劫,被县长张友仁委为得胜、文祥、复兴三乡民团指挥,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组织殷实富户买枪自卫。景谷土匪罗哈四,数次窜入双江三稞桩一带抢劫行商及路人,浦与景谷政府联系并率区防队到景谷将匪首罗哈四和三名土匪捕交县府法办。以后,又相继将南美匪首刀老大、刀老八,邦驮、那来的李从发等股匪歼灭,社会安定得到乡民的普遍赞扬。同年4月,缅甸沦陷,日军入侵阿佤山新地方一带。沿途烧杀而进,铁蹄所至,尸骨遍野。滇西南一带爱国军民,忍无可忍,相继组织阿佤山游击队,开赴阿佤山抵抗日军入侵。浦世民毅然接受双江县政府派遣,组织双江县得胜、文祥、复兴三乡的民团骨干和全县爱国青年200多人,率队奔赴阿佤山抗日前线,配合中国远征军十一集团军作战,并被该集团军司令宋希濂任命为佧佤山游击队第三支队副司令兼第二大队长。这支部队,粮食由当地政府供给,枪弹服装装备及副食品费用由后方派遣的政府负责,因筹集困难,完全变为由私人负责开支。枪弹装备损耗、副食及各项开支浩大,尽管全体人员没有薪金,节衣缩食,共赴困难,但200多人每月仍需一二千银元的支出。浦为抗日,置家庭破产而不顾,一边变卖家产,一边派人承包景谷县茂灭矿盐,筹措这部分资金,但因用人不当,亏本一万多元,剩余二千元的盐售后也被经手人盗用,经费开支十分拮据,但浦仍谒尽全力支持和率领部队与日军板源五十六师团下属部队在阿佤山一带转战年余。大小战斗十余次,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民族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日本投降后,这支部队奉命解散,各自回家自谋出路。浦世民留沧源,被新成立的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任命为沧源设治局自卫大队长,进行乡镇改组工作。滞留数月,改组工作就绪后,回家照料家务。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实现独立、和平、民主、富强的中国。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容许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依然坚持其专制独栽的统治,继续发动内战。物价飞涨,政府官员腐败,社会秩序混乱,苛捐杂税繁多,民不聊生。这时,在昆明读书的魏文才、浦世美不断寄回全国人民要求实现民主、主张停止内战,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不断扩大的消息,浦从这些消息中得到了启发,看到了新的希望。


1948年秋,中共地下党李培伦受省工委之命率民主青年同盟成员魏文才、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成员王维人到双江开展地下工作。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到浦世民是双江较大的开明人士,在各族人士中威望较高,社会基础好。这里东靠景谷,南接澜沧,北通临沧,是开展地下工作和游击战的有利环境。李培伦通过魏文才与浦世民的亲戚关系加强了对浦的工作。浦表示愿意参加革命,但感到自己的力量单薄,对何时拉起革命队伍起义,要看一看景谷罗正明,澜沧傅晓楼的动静。1949年1月中旬,“回国党组”也加强了对浦世民的争取工作,派联络员蔡国诗带上罗正明、傅晓楼和王天翔的信到浦世民家,向他介绍景谷、澜沧起来闹革命的情况,动员他拉上队伍参加革命。经过云南地下党员李培伦等人和“回国党组”的工作,浦世民于1949年2月中旬毅然起来,组织双缅第一支人民武装参加革命。部队以澜沧的革命武装为序,编为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第八大队,浦世民为大队长,魏文才为教导员、王维人为参谋。2月27日,浦原打算亲率队伍出征,但附近数位乡绅和友人住在他家,力阻他参加起义,难以脱身,只有安排刀三将家中武器由后窗送出,装备起义人员, 一同与李培伦指挥,打下了双江得胜乡政府,打响了双缅武装斗争第一枪,缴获了十多条步枪和一挺轻机枪。接着,迅速出击复兴乡,打通双江与澜沧联系的主要通道。


事前,浦世民多次写信给乡长刘志元和张中旺(又名张肇成)晓以大义,希望他们一起参加革命队伍。但他们以为有国民党九区行政督查专员罗展和九区保安副司令邓瑾的支持,当时为防堵澜沧革命队伍的进入,有20多名保安队进驻复兴乡政府,拒绝参加革命队伍。2月28日,部队分三路包围了复兴乡政府,战斗从凌晨六时打到八时,因敌人突然加强了兵力,靠着高大房屋和抗日时期修下的枪眼在屋内灵活用机枪向四周扫射,使起义部队难于接近阵地,附近又是佤族群众的草房,无法进行火攻。天明以后,有两名景谷友邻部队的战士负伤,附近又难于隐藏,只好撤出战斗,返回圈控进行整训。整训中各族青年踊跃参军,部队迅速发展到250多人,编为22、23、24三个中队,22中队长刀三,23中队申应美,24中队长刘继堂,涵盖了双江东部三乡和县内的优秀青年。3月17日,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令八大队同支队的二、四、五大队追歼从澜沧逃向双江、缅宁的李守忠、毛鸿臣、自佩衡等匪帮。浦世民率队先到东面沿澜沧江岸阻敌东窜景谷,后悉匪邦已逃进博尚,又率队从东南两侧冲入街区同澜沧出来的四个大队将敌围歼于博尚。双江、缅宁相继解放。浦派出刀三中队的一个小队将俘敌及眷属送回澜沧外,3月26日,浦率队进驻缅宁,受到缅宁临时军政县务管理委员会和群众的欢迎。3月底,支队政委王天翔及部分支队领导到达缅宁,着手贯彻“回国党组”佛房会议精神,组建缅宁专署,及所割缅宁、双江、沧源、耿马(未解放)县临时政府。宣布:专员、秘书长,各县临时政府县长人选;对人民武装八大队浦世民、九大队彭硕才,十大队田兴武的大队长职务作了进一步明确,另外还收编了缅宁城防部队为暂编十大队,缅宁商团武装为缅宁警卫大队,博尚张光仁、吴秉阳武装为专署警卫大队,缅宁县常备大队为一支队四大队十二中队。同时,颁发了缅宁区施政纲要二十条。浦世民对自己的大队中的三个中队人员和装备也作了调整和充实。但是支队领导进驻缅宁后,一直忙于对专、县机关的组建和缅宁县内武装的改编,部队还未及整训,支队又决定继续进军耿马。因指挥失误,战斗人员思想觉悟不高,少数出现了侵犯群众利益的违纪行为。进入耿马城外围后,指挥失控,逐告失败,得了一次严重教训。


当时,支队决定八大队由浦世民率队经双江从东面向耿马城出击,沧源佤族田兴文率十大队从岩帅出发由南面阻击。澜沧出来的肖雨苍、朱江、黄强和缅宁的杨春璠、杨学政等四个大队由北而进,到耿马县后分北南两部,四面合击耿马城。支队攻委王天翔参加耿马土司大寨河守备大队长杨明强起义仪式后率队到耿马指挥。浦世民率队进入耿马弄巴、芒角一带,即听到前沿部队失利的消息,支队又命八大队从双江方向撤出,到双江县政府所在地营盘见到支队政委王天翔,当时彭硕才率九大队从耿马东坡一带撤回营盘他的住所,他看到部队失利,向王政委发难,打算解除他的武装,遭到浦世民和十大队佤族大队长田兴文的强烈反对,支队警卫人员的大力保护,彭的阴谋才未得逞。浦率部队同王政委一起撤回缅宁整训。当时,活动于元江,普洱一带的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和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和景谷勐住的普光部队负责人在普洱会谈,决定将一支队改为二纵十一支队,普光部队改称为二纵十三支队,各支队就地整训。“二纵”还向各支队派出政治工作人员,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肖源为十一支队政委、钟君劭为政治部主任,傅晓楼为支队长,王天翔任副支队长。集中在缅宁进行整训,提高广大指战员对人民军队性质的认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勇敢作战,不怕牺牲和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树立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克服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各种侵犯群众利益的不良行为,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彻底消除军阀作风,改善军政、军民关系。整训用动员、座谈和诉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调以自我教育为主,结合干部中存在的不良倾向,进行适当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支队还召开了一次坦白反省大会,处理了严重违反军纪的坏分子,严肃了军纪。在缅宁整训的三个多月中,浦世民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整训,并同教导员林洋紧密合作做好本大队干部、战士政治工作,保持了全队人员旺盛的政治热情。在此期间,他戒掉了吸食多年的鸦片烟,全身心地投入了部队的建设工作,为解决部队供应上的困难,他数次派人回双江筹集军需供应,到家中提取所有活动资金,不足部分不惜变卖家产来保证部队供给。每次派人他都要当面交待哪个乡拿多少,但绝不能去逼,要坚持自愿,遵守党的政策和纪律。6月下旬,耿马土司发兵1000多人向双缅解放区进犯。八大队奉命到小丙野一线参战,战斗中指战员们英勇顽强,击溃了耿马土司的进犯,保卫了双缅解放区,22中队的傣族中队长及两名战士献出了生命。他组织战友们将刀三的遗体运回双江圈控家乡按傣礼安葬。刀三牺牲后,22中队长由张朝珍继任。8月中旬,在国民党滇西剿匪指挥部的支持下,顺宁、云县、耿马、双江等县地主武装组成六县联防指挥部向解放区步步逼进,十一支队奉“二纵”指示,除留几个实力较强、有指挥战斗经验的大队在澜沧江两岸开展游击活动外,大部分人员分两路撤到普洱和澜沧整训。当时的部署是,由副支队长王天翔率一个大队到马台、那召一带,浦世民率八大队回双江,将缅宁的马台至双江的圈控沿江连成一片,与江对面的景谷、澜沧解放区联合开展游击战。浦世民率八大队由缅宁撤回双江圈控老家没有几天,二纵队副司令罗正明也准备由双江大蚌渡过澜沧江返回普洱,因江水暴涨无法渡船,转到圈控与浦世民汇合。罗副司令根据附近各县匪邦紧跟其后的严峻形势又决定,改变原来在双江一带坚持游击战的计划,要浦世民带上八大队人员同他所带的一部分二纵人员一同返回缅宁马台渡过回普洱整训。当时,浦世民家有70岁老母,一双妻妾和一个独生幼儿及两个女儿,还有庞大房屋家产。要他抛下老母,别妻离子,思想斗争剧烈。但在关键时刻,浦世民决然将老母及女儿就地疏散,带上妻子和幼儿过江。他说:“我参加革命虽然短暂,可我认识了一点,如果离开共产党的领导,个人将一事无成。我不能半途而废,坚决跟着党走,听从党的指挥”。


第二天拂晓,部队从圈控出发,晚宿斗阁,翌晨继续前进,当天下午到达马台,与云县张国柱、耿马舒云光、缅宁杨学政匪帮相遇,激战两个昼夜。八大队在王维人指挥下向敌右侧发起攻击,将敌击溃,部队阵亡1人,负伤1人。部队一边与敌周旋,一边寻船组织渡江。部队过江到景谷县后,因浦世民同李希哲1934年在班洪共同抗英,以后又为抗日和盐业商务上过往甚密,李希哲多次邀他参加他的组织。浦世民以革命利益为重,断然拒绝了他的邀请,并将李希哲将暴乱的情况报告了支队领导。支队领导又向地委作了反映,但未引起重视,做好防范工作。以至一个月后,李希哲叛乱,在景谷杀害100多名边纵工作人员及民兵,使革命工作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9月7日,浦世民率八大队指战员到达普洱,受到纵队领导的好评,浦即遵照纵队的部署,在纵队的干部、战士大会上将步枪120支,大小卡柄枪10支,手枪16支,机枪6挺以及所带去的八大队指战们190多人交给九支队司令员余卫民、政治委员袁用之(赵文)部队编为整训第四大队。浦世民脱离这个大队,进入“二纵”干校军干班受训,当时“二纵”内部“左”的思潮泛滥,许多干部遭到了不公正的处置。受训中军干住楼上,战士住楼下,时有枪走火,一次击穿了他的枕头,领导不教育,他也泰然处之。11月中旬,李希哲叛乱,“二纵”决定由罗正明和浦世民率队(43团)出剿李希哲。在景谷县城成立景(景谷)景(景东)双(双江)缅(缅宁)镇(镇源)联防指挥部,罗正明任指挥,浦民世为副指挥,李汉青为政委。在强大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李希哲于12月中旬率500多名精干逃离景谷,经缅宁、耿马遁出境外。浦在联防指挥部工作了半年多,大小战斗数十次,才将李匪残余肃清,指挥部撤销,所有团级以上干部到普洱安排工作。思普地委打算安排浦世民到地区民贸公司或澜沧、沧源县任职,但因脚病复发,浦请假治病。当时已龟缩双江的国民党九区专员彭肇模已派人到普洱投诚,得知双江已划归保山专区,彭又派人到保山与黄知廉(黄平)专员联系,接受改编,颁发公告,开展征粮工作。浦将在景谷避难半年多的家属送回双江老家。以后朝鲜战争爆发,彭肇模又叛乱,围剿八大队人员,后又打博尚企图攻占滇西。浦又举家到澜沧上允避难。与傅晓楼一起去处理扎迭叛乱。1950年11月22日,双江解放,周铎县长根据保山地委的指示,派专人到上允请他回双江并到县人民政府任职,浦因身体不支,未能从命。


 年底,浦世民从澜沧回双江老家后,大箐铁厂因彭家叛乱停产一年多,厂里100多名工人生活无着落,周县长又决定由浦去恢复铁厂,浦世民拖着病体服从组织决定,召开股东集资,迅速将厂恢复起来,投入生产。


1951年2月双江在减租退押和镇压反革命大搜捕中,浦因其兄不听政府的话不捕则难予镇服为由,14军警卫团将其逮捕,捕前领导交待,若他夜里出来可以当场击毙,但他因病天亮才起来,将他抓捕,因行走不便,让他骑马到县府关押。后来,又牵出浦世民1949年6月在缅宁保卫战中,向沧源十大队长田兴文借了11支步枪一案。这部分枪,浦到普洱“二纵”受训时将其留在景谷,托人送还十大队。不久,李希哲叛乱,就由九支队42团取去使用,所以未能交还他们。浦到澜沧上允时,十大队屡次要求赔偿。因他们是佤族,免生恶感,浦答应陪还。浦世民回双江后,田兴文又派专人来取,浦将所有的6支步枪、1支卡柄枪、1支手枪共8支枪抵还他们。因而造成浦世民做军火生意的误会,关押近两年。后来沧源县人民政府也给以证明,党和人民政府给以查清纠正。1953年初,地委派专人对其做工作,送他回家,1955年,双江县实行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浦世民担任县土改协商委员会副主任,一如继往,拥护党的各项主张,积极工作。


1956年7月病逝于双江故里。


上一篇:【民间文学】兄妹成婚衍人类(临沧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牡帕密帕(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