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南昌道情(南昌市)
2021-04-29 17:09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南昌市
【简介】
南昌道情,最早源于明代柳敬亭,距今已有300多年,盛于清乾隆年间,流行于南昌城区及新建、南昌、安义等周边县乡。
南昌道情多由一人坐唱,其演唱形式是表演者左胳膊弯曲将渔鼓斜抱胸前,渔鼓长约57公分,一端以猪下泡蒙紧,右手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列拍击鼓面,称为"一响";左手加用云板轻击竹筒,称"二响";清光绪初年南昌道情艺人为更好的表达情感,在传统“一鼓一板”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块单钹,即左手再拿一片小钹,右手以竹签轻击钹边,称为"三响"。从而形成了“三下响”的伴奏方式,故称为“三响”道情。至清末民初,南昌道情分为"话文道情"和"文词道情"两路。"话文道情"的代表人物有王老六、李多根、李万寿等著名道情艺人;文词道情的代表人物有周金根、胡金根等著名道情艺人。
南昌道情曲调结构基本是由:引子,清唱前的鼓点花奏,以此引出正文;叙板,既说又唱,主要先四句一归宿;鼓类的结束句等三部分组成。伴奏是由“渔鼓、云板、钹”等三响打击乐器作配乐伴奏,并吸收地方戏曲音乐鼓点。其唱腔音乐为板腔体,无乐队伴奏,采用击乐托腔,节奏自由。曲调在曲式上是以“徽”调式为主曲调的进行,一般是四句一段的板腔体为多,或上下两句重复与南昌方言结合很紧,唱腔、念白均运用方言方音,用南昌话讲南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