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崖画的传说(临沧市)
2021-04-29 11:39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简介】
据传说,3000多年前,整个佤山被洪水淹没。上帝怕人类就此灭迹,急忙派了神仙下凡,叫他调查处理洪水灾难。上帝派来的仙人名叫艾龙(“龙”佤语是“黑”的意思),他是个奇特的仙人,个子高大,头发花白,像个佤族真正的男子汉。他身上穿着金黄色的佛教衣服,脖子上挂着两串黑珍珠,右手拿着拐杖。为了拯救受灾的群众,他不辞辛劳跑遍了佤山的山山水水,从勐省到勐董,又顺着勐董河往前走,来到了勐来落水洞山。
在山脚下,艾龙看见黑母龙躺在那里,就问:“你为什么在这里睡着?”黑母龙回答说我也想为民排忧解难呀,我很累,你看,我正在凿洞呢。”艾龙说:“很好,我是上帝派来为民排忧解难的。”察看了水情后,艾龙叫母龙到永安群山峡谷中挖了一个洞,他自己在母龙开凿过的地方用他的拐杖敲山打石,响声隆起,地动山摇,最后他们凿通了一条从勐来到永安的暗河,水就从落水洞流了进去,通过暗河又从永安出水洞流了出来,母龙也就跟着水往下游回家去了。
九天九夜之后,水一天比一天少了,人们欢呼雀跃,可是洪水把一切可以用的和可以吃的东西全都冲走了。人们分散到10多座山顶上的石崖下遮风避雨,并在那里安家,吃草根和树皮开始新的生活。艾龙看到洪水已退去就准备离去,当他骑着白马走到现在的勐来崖画山时,他兴奋地把白马拴在一棵树上,然后卸下马鞍放在地上。他的马鞍把崖画山压得像马鞍一样,于是人们就称崖画山为马鞍山。人们得知艾龙在那里休息后,纷纷载歌载舞欢迎他,拿出最嫩的草根和树皮给他吃,并跪下来给他磕头,请求他保佑来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各种动物也前来向艾龙表示谢意,说他是救命恩人。看到人们这样坦然地面对困难和乐观向上,艾龙非常感动。为了纪念人类生活的场景,告诉子孙后代前人是怎样生活的,艾龙骑着马,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到了人们居住的石崖下,艾龙划破了右手食指,用自己的鲜血在崖壁上作画,就成了今天的沧源崖画。
沧源崖画画面内容极为丰富、全面,有各种图形1000个,场面有房屋、村落、舞蹈、放牧、狩猎、杂耍、战争、祭祀等,展示了佤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及
社会场景,图案清晰,色泽鲜艳,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作完了画,艾龙就骑着白马离去,来到澜沧江和怒江的交接处就消失了。人们都在说,艾龙做的好事得到上帝的赞赏,上帝召他回天上去了。但是艾龙留下的崖画却启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