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简介】


苗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汉姓是后来输入的。因为过去苗族没有文字书写自己的苗姓,只用汉字书写汉姓,以致使人误认为只有汉姓,而不知有苗姓。若依据现有材料作综合考察,各苗姓的历史由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得姓于远古氏族部落和首领的名称。如湘西方言苗族中的“仡濮”一姓,很可能同先秦时代聚居于湘西和武陵五溪地区的古濮人有联系。据考证,湘西苗族十二姓中,“仡徕”、“仡恺”、“仡轲”、“仡侨”等,均为原远古苗族首领和氏族部落名称,后发展为苗族姓氏。至今仍流传的“寨方”、“寨柳”、“寨勾”等苗姓,显然就是得姓于相应的始迁祖公之名。如剑河苗族的“yul尤”姓,来源于古代一个叫做“尤yul”的男性支系祖先,现在苗族以“尤”作为男性名称颇多。如剑河反迷、下革东等寨均有“dangk当”家族,考虑到“dangk 当”既是人名,也作为家族姓氏,或为这个家族历史上叫做“dangk 当”的祖先。诸如此类在剑河苗姓中颇多,如:“zaid jiex”, “zaid senb”,“zaid jinb”等等。当然了,苗族的姓氏和人名普遍存在重合现象,到底是姓以人名还是人以姓称已经不可考。


第二类,源于图腾崇拜。苗族的某一支系以某种动植物为自己的保护神和图腾加以崇拜,后即以该动植物之名为姓氏。例如西部方言苗语称羊和山羊为“雌”,苗姓中的“蒙雌”,以及“卯蚩”、“姆赤”,应与羊有关系。这一姓氏和支系的苗族很可能长期以牧羊为主业,同羊结下不解之缘,故将羊作为图腾加以崇奉,后遂以羊(雌)为姓,称“蒙雌”或“卯蚩”、“姆赤”。例如剑河县反迷苗寨的“zaid nail寨乃”家族,就是“鱼”的意思。传说该家族的祖先以打渔为生,有一天打到了一条小鱼。小鱼对他说:“我是龙的女儿,只要你把我放回去我会让你天天都能打到鱼。然后他就把那条小鱼放回清水江里,第二天,第三天真的天天都能打到很多鱼”,遂以“nail”为家族姓氏。此外还有laod(竹子)、vib(石头)、aob(鸽子)、liuf(蝴蝶)等姓氏。


第三类,以祖居地之名为姓。如黔东南福泉等地苗族所流行的“喀编给”、“喀乾打”、”喀编打”、“喀香卡”、“喀往觉”等苗姓,其中“编给”、“乾打”、“编打”、“香卡”、“往觉”等,均为原祖居地的苗语地名,至今依然沿用,但又早已演化成苗族内部的宗支名和苗姓。


上一篇:【民间文学】德昂族毡帽房的传说(临沧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德昂族腰箍的传说(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