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简介】


相传诸葛亮开发西南时,和当地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大家过着和平安宁的日子。后来有个头人起黑心,想害死诸葛亮,他在一个叫雷弄的寨边放起大火,烧得浓烟滚滚,黑雾蒙蒙,诸葛亮带领的队伍迷失了方向,诸葛亮也被绊马藤绊住,跌下深谷,七天七夜不沾水米。第八天早上,德昂族姑娘阿婼到箐底背水,看到了饿得要死的诸葛亮,觉得怪可怜,便把他扶回家里,阿婼的父母见姑娘扶回一个汉人,十分害怕,当认出是诸葛亮后,更加惊惶。正在这时,寨外响起了老㽘(头人的随从)的铓锣声:“各家注意,诸葛亮的兵已被我们全部打死了,只有他一个跑了,谁见了都要报告,谁要窝藏就要剥皮抽筋挖眼睛。”第二天一早,老㽘就要挨家挨户搜查,鸡叫第二遍时,勇敢伶俐的阿婼红着脸对父母说:“实在想不出办法,只有我背着他到岩洞里去躲几天,为了救活他的命,老规矩也只好先不管。”就这样,诸葛亮被藏进山洞。太阳刚刚露脸,阿婼就背着竹筒送水来;太阳还没当顶,阿婼就送饭来;太阳还没落山,阿婼就把火塘烧起来。诸葛亮醒来后知道了这一切,他的眼睛红了,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从此,她给他送水送饭,他给她讲天讲地;她给他补衣添暖,他给她讲授耕织,就这样整整过了一年,年轻的诸葛亮和年轻的阿婼产生了爱情,两颗心慢慢连在一起,慢慢变成一颗。


正在这时,诸葛亮的大兵赶到,向他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别的国家又派大兵侵略,他必须火速赶回。诸葛亮想结了婚再走,可时间等不及了;想要把阿婼带走,又违反德昂族的规矩,他只好与阿婼全家告别。临走时,诸葛亮脱下头上的帽子,双手递给阿婼说:“这顶帽子系着我的生命,我们的恩爱难忘,你把它随时放在身边,见到帽子就像见到我,等打完仗,我们凭帽子团圆。”阿婼眼泪汪汪地接过帽子,轻轻地说了一声: “愿你快去快来!”诸葛亮恋恋不舍地回答:“等我打完仗来接你,我们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诸葛亮走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年过去,听说诸葛亮还在打仗;九年过去,听说诸葛亮还在打仗;十八年过去了,传来了不幸的消息:诸葛亮操劳过度,战争还没完就死了,临死还叨念着阿婼和帽子。这消息撕碎了阿婼的心,她向着东方,望着诸葛亮去的路,端着十八年没有离身的帽子,两眼发愣,两手发直,不喝水,不吃饭,谁也劝不动。一天,两天,三天,站到三十三天的中午,突然雷电交加,雷鸣电闪中,诸葛亮把心爱的阿婼接到了天上。诸葛亮与阿婼的感情深似海洋,厚如天地。阿婼的消失是“天神”把她的灵魂接回了天宫,让他俩团圆。后来,阿婼的父母为了纪念自己的女儿,便把自己居住的房子建盖成诸葛亮的帽子式样,以作祭奠女儿的灵魂,对他们的哀思。从此,德昂族人便把这建房式样代代相传下来。

上一篇:【民间文学】彝族俐侎人打歌的传说(临沧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苗族姓氏的由来(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