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佤族鸡枞陀螺(临沧市)
2021-04-27 13:23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简介】
云南省双江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是中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主体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全称是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名字是不是够长,居于双江的“拉佤布傣”等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饮食、服饰、民歌、生命图腾文化,使得双江呈现出绚丽、多元、和谐民族文化特征。
佤族汉族称他们为“佤”,傣族称他们为“腊”,布朗族称他们为“以佤”,拉祜族称他们为“阿佤”。而他们自称“巴饶克”,双江自治县里有很多诸如“阿佤力打”、“阿佤糯亥”、“阿佤水井”等古地名,足见佤族是双江境内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双江的佤族同胞在双江这片红土地上千百年繁衍生息,积淀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文化习俗,其中鸡枞陀螺就只为双江东等村的佤族人所独有。据说东等村半数以上的人都会打鸡枞陀螺,年龄上至六七十岁,下至八九岁。逢年过节、农闲时节全村男女老幼都会聚集在村里佛寺前的广场上或观赏或打鸡枞陀螺。
鸡纵陀螺因形状像云南特有的野生菌——鸡枞而得名,但关于它的起源谁也说不清楚了,当地的老人们有的说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夷蛮之地时所传,有的说最初是用于原始祭祀……这些说法均已无法考证,现在我们只知道鸡枞陀螺平地旋转时犹如盛开的鸡枞花朵,抛起时似火箭腾空,坠落时又如空降勇士。
鸡枞陀螺与其它陀螺相比大有不同,首先是制作时的选材十分讲究,鸡枞陀螺必须用质地坚硬且韧性极好的木头为材料;其次是外形独特像盛开的鸡枞;另外是操作技巧不同,鸡枞陀螺除具有其它陀螺的功能外,最绝之处在于可在地上表演,又可抛向空中表演,可以一人表演,也可群体表演,表演极具难度,观赏中的惊险性强。打法是,用一根榄皮撮成的细绳缠紧陀螺的细部,右手小拇指套住绳索的另一端,五个手指紧握陀螺用力抛向前方,同时回掣套在小拇指上的细。绳,使陀螺细部朝下在平坦的场地上飞速旋转。然后迅速将细绳从小拇指上取下并结一活扣,把在地上旋转中的陀螺套起急速抛向空中,再用活扣把落下的陀螺接住。接时可在胸前接,在背后接,弯腰拱背在胯下接等等,花样繁多,需要敏捷的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