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云州唢呐乐(临沧市)
2021-04-26 11:19
【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简介】
《云州唢呐乐》是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州”是云县旧称。“云州鼓吹”是云县民族民间历史悠久的民间艺人乐班,以“小号”(唢呐)为主奏,辅以大筒、长号等吹奏乐器形成合奏形式,每逢节庆歌舞、婚丧嫁娶时吹奏,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场合的需要分成礼乐、祭乐、歌舞乐等鼓吹乐。各民族至今保留着的“鼓吹班”每个班少则4人、6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哨街彝族土俚人鼓吹班在澜沧江啤酒狂欢节上同时合奏过128人。
《云县志》记载:云州鼓吹存续了数百年,“婚礼仪从,为旌旗鼓乐”。现在各个乡镇均有,据不完全调查,目前较有规模的有上百个民间乐班,分布在各乡镇的彝族土俚人、香堂人、俐侎人聚居地和布朗族聚居地,拉祜族聚居地以及山区汉族聚居地。云州鼓吹乐有“庆贺调”、“喜事调”、“打歌调”“白事调”等上千首曲调,1985年至1987年云县文化馆收集整理300多首,2016年5月至8月,云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组织调查收集,补充整理了206首。
云州鼓吹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乐队组织主次分明吹打结合;演奏曲调丰富多彩喜悲分明;演奏场合多种多样表现力强;演奏规模可大可小灵活多变;演奏习俗内涵丰富功能多样。
云州鼓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云县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且有一定影响力,《中国民族宗教网》、《工大在线》、《云南文产网》等网站、媒体作过专题介绍。哨街彝族土俚人的80人鼓吹队曾经参加楚雄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和保山花街现场演奏。
1953年,著名音乐家马思聪以云县人徐经采提供的云县大寨彝族鼓吹乐“打歌调”为音乐元素,创作了中国第一组交响音乐《山林之歌》,被赞誉为“清新优美、富于诗意,描绘了作曲家对大自然和山林生活的感受,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些神州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