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枣庄市
  【简介】
  传统砖瓦制作技艺古建砖瓦与砖雕艺术源远流长,起源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新昌一隅自古属于偏远乡野,却是人类最早的居住地之一。据《新昌文物志》记载,我县出土了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画像砖等诸多文物,这表明当时已存在传统砖瓦与砖雕的生产和应用。在羽林街道拔茅碗窑山窑址和兰沿村一带,还发现了宋代民窑窑址,这表明在当时新昌已经存在相当规模的传统砖瓦与砖雕生产了。
  我国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建筑用砖瓦就开始出现了。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西周早期宫殿建筑开始在房顶局部用瓦,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房顶大部分盖瓦,主要起到保护屋檐不被风雨侵蚀的作用。同时又富有装饰效果,使建筑更加绚丽辉煌。当时的瓦都是用泥条盘筑拍制的,瓦的厚薄不均,反面有手摸痕,表面有粗而乱的绳纹。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瓦的结构有了重要改进,就是把瓦钉和瓦身分离,这不仅增强了瓦的固结,而且使瓦坯的制作过程开始简化,这样瓦的使用就开始逐渐增多。在中国古城市的遗址中基本都遗存了很多瓦件,其中有许多带图案的瓦当。各国瓦当的图案不同,反映出当时各国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也不同。如秦国流行各种动物图案的圆瓦当,有奔鹿、立马、四兽、三鹤等;赵国为三鹿纹与变形云纹圆瓦当;燕国主要有饕餮、双龙、双鸟和山云纹等半瓦当。瓦当在战国时期开始从半圆形向整圆形演化,至东汉时期全部为圆形,在秦汉时期得到兴盛。秦汉瓦当图案很丰富,并有很多文字瓦当。如汉长安地区建筑的瓦当,有的以“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吉语作纹饰;有的宫殿、官署往往用其名称作纹饰,如“上林”、“左弋”等。王莽时期由于谶纬学盛行,而以四神象征四方是谶纬学的内容,故王莽宗庙的四门,一般东门用青龙瓦当,西门用白虎瓦当,南门用朱雀瓦当,北门用玄武瓦当,可以想像当时建筑宏伟。
  砖最早使用在建筑物上应追溯到西周时期。战国时代的砖数量不多,其类型有空心砖、小条砖等。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决计迁都北京,于是大兴土木建造皇城。开始在民间制作宫殿专用的铺地大型方砖,金砖是大型方砖的雅称,由于一块金砖自采泥到出窑,要经过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烘干、焙烧、窨水、出窑等八道严格工艺流程,前前后后历经一年多时间,道道工序环环相扣,一道不达全功尽弃。即使出窑后,每块砖都要经过细细的打磨、严格的挑选,“或三五而选取一,或数十而选一。必面板四旁,色尽纯白,无燥纹,无坠角,叩之声震而清者,乃为入格”。其费时之长、工序之繁、成本之高、真是弥足珍贵,一般砖块是无可比拟的,又因金砖为皇宫专用,所以又称为“京砖”。到明代嘉靖时,金砖烧制进入全盛时期。清朝末年后,因战争连年,金砖的生产时断时续,逐步微缩,昔日辉煌渐渐消失。
  在秦汉时期,砖已较多地用于建筑。在秦都咸阳遗址中发现的砖,质地坚硬,颜色为青灰,制法一般为模压成型,并模印有纹饰。发展到唐代时,砖用来铺地的使用较普遍,在唐长安城大明宫龙尾道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素面和莲花纹砖。据专家推测,在龙尾道平级铺青灰色素面砖,在坡道则铺青灰色莲花纹砖。那时的人们并不满足只用两面光滑平整的砖来装饰房屋,在砖上他们还用模印印有纹饰来表达内心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当时这种青灰色砖被称之为画像砖。在秦始皇陵的遗址中,发现的画像砖内容丰富多彩,有花鸟、山水、乐舞、骑射、车马、田猎、门阙、神话故事等纹样。砖饰在汉代、北魏时初具规模,唐宋时在建筑庙宇、寺庙、佛塔、古墓道上应用并推广开来,明清时砖饰艺术已进入鼎盛时期。  那时的砖饰在现代名为砖雕装饰,意指在砖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来装饰建筑。砖雕虽然在传统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但是选材却十分严格。一般说来,制作砖雕的原料是水磨青砖;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砖太硬,雕刻时容易破碎,雕凿的形象粗糙不堪;砖太软,不利于深入的雕刻,雕刻的形象不易成型。所以普通砌筑墙体的黏土砖一般不能用来雕刻。砖雕使用的砖大都是经过特别加工的,其原料是经过精选几无砂砾的泥土,加清水搅拌成浆糊状稀泥,稍后待泥渣子沉淀,把上面的泥浆糊移入到另一个泥池过滤,经过再次沉淀后,排掉泥浆上面的清水。一两天之后,泥浆略干,再反复踩压,直到踩成柔韧适度的泥筋,才可以做成砖坯。待砖坯晾干后,入窑烧制。烧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砖色,以青灰色为最佳。砖烧制成型以后,在进行正式雕刻以前还要对砖面进行细致的打磨,将青灰砖磨成表面平整光洁的水磨砖。磨平后的砖要质地细腻纯净,软硬适度,色泽一致,砂眼小,敲击声音清脆,没有劈裂之声,才能用来雕刻。雕刻的砖虽然烧制过程比较复杂,但是雕刻艺人用他们的巧手匠心,运用平雕、浮雕、透雕和圆雕的表现技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建筑中门楼、影壁、墀头、瓦当、脊兽、砖塔、牌坊的砖雕通过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吉祥符号、文字、戏文故事、神话传说、民俗风情、民间传说、现实生活等表现内容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幸福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上一篇:【传统技艺】鲁南传统匾额制作技艺(枣庄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