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冯圈竹马落子(聊城市)
2021-04-20 09:37
【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山东省聊城市
【简介】
冯圈竹马是流传于临清市冯圈村一带的民间舞蹈,表演内容以唐宋戏文为主。冯圈竹马本是民间的一种花会形式,多在元宵节前后表演。后期逐渐发展成为临清市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娱乐健身活动。
“竹马”一词最早记载于《后汉书》。东汉后,竹马正式作为儿童游戏加以提倡。唐代后竹马舞、竹马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继出现。到了宋代和明代,竹马表演已在民间社火中出现并逐渐得到普及。明代漕运兴盛,临清成为大运河入漳卫河进京的重要通道,也汇聚了南来北往的众多民间艺术,冯圈竹马就是在这一时期在临清这片沃土生根发芽的。据冯圈村村志记载,竹马会在冯圈村成立可追溯到清嘉庆时期(1800年前后),距今已有200余年。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漳卫河面上处处可见顺流而下的大块冰凌。当时河南的民间马会去北京、天津一带演出,返乡途中,正赶上河道冰封,船只无法通航,无奈之下,部分人只好徒步回家,留下的便看守船只,等待开春时再回去。因岸上就是冯圈村,时间一长,村民们便慢慢学会了竹马这门表演艺术,并很快置办了行头,组织了竹马会。从此,竹马艺术在冯圈村流传下来。竹马表演在当地逐渐发展成一项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庙会项目,冯圈竹马更是沿运河出行演出,依托临清京杭大运河位置优势,形成了运河沿线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并逐渐在冯圈村及周边传承下来。临清解放时,竹马会演员30余人曾进城祝贺演出,荣获“龙灯马会”表演第一名,轰动一时。“冯圈竹马具有鲜明运河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是运河流域民间文化的积淀物。
冯圈竹马利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外糊数层厚纸,彩绘后涂上桐油,成为表演道具。表演时,人们将其跨于腰间,似骑马状。竹马,民间称谓很多,但主要有竹马舞、竹马落子两种。传统的竹马舞,大多化装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地方戏曲中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各行当齐全,演员手中的道具,或马鞭,或刀枪剑戟,或棍棒,据人物身份而定。表演者通过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只舞不唱的称为“竹马舞”,载歌载舞的称为“竹马落子”。
冯圈竹马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地方特色浓郁。首先,全国各地竹马多以二到四人表演为主,而冯圈竹马演出阵容有七匹马和一头黑驴组成,是典型的“七马一驴八件套”,按净、丑、生、旦编排,表演内容以唐宋戏文为主。每匹马脖子上均系有五个铜铃。马身上分别涂有红、白、黑、青、黄五种颜色。红象征“桃花马”,白为“白龙马”,黑为“乌骓马”,青为“青鬃马”,黄为“黄骠马”。 演出时,骑黑驴的丑角演员在场上最为活跃,表情也最为丰富,有时扮个鬼脸,有时表演一些令人捧腹的滑稽、幽默动作。其次,演员服装按饰演角色进行包装,后背插有四根护背旗的为“硬靠”,后背无旗、穿缎彩上衣的为“软靠”,又称为“须子铠”。女将着“七星额子”头盔,男将着“帅子盔”“虎头盔”“金银壳”,分别插有两根翎子,丑角帽子插一根翎子。演员互舞动作中,间有唱腔,或对唱,或接唱,或数板,唱完再舞,舞完再唱,声情并茂。唱腔主要为笛子腔,很多地方与河南梆子(豫剧)大平调相同,伴奏以唢呐、笛子、笙为主,并有大号、小号,能学马叫声,称为人欢马叫。武场有一尺八的大鼓、大锣、小锣、大铙钹等。常表演的传统剧目有《三请樊梨花》《杨家将》《穆桂英》《大刀王怀女》等。
冯圈竹马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法传递下来的。第一代传承人冯木不仅掌握了全套要领,还是竹马会最早的组织者和发起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竹马会会首。第二代传承人冯金选系冯木之子,受家庭影响,从小学习竹马演出技艺,再加上嗓子好,十六岁就因唱功出色而走红,人送绰号“十六红”。第三代传承人冯金怀是冯圈竹马艺术的爱好者,因常年出资赞助竹马会,推选为第三代竹马会会首。第四代传承人陈汉相精通全套技艺,因长相滑稽,擅长丑角,年少成名,人送绰号“小黑驴”。第五代传承人冯广太,从小酷爱竹马艺术,全套技艺无一不精,毕生以竹马为伴,并将房屋捐献给竹马会。第六代传承人张风轩精通各类乐器,担任乐队指挥,尤其擅长击鼓。第七代传承人冯广佳是第三代传承人冯金怀的后代,担任竹马会技术指导。第八代传承人冯广逊一生爱好竹马,他掌握全套技艺,并能自编自演小剧小戏,以头马扮演樊梨花、穆桂英而出名,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把终止演出活动20多年的竹马会重新恢复并传承下来。第九代传承人冯连解擅长创作,兼工乐器演奏及唱功,他担负着竹马会第二次恢复演出活动后的传承责任。第十代传承人冯东方担年逾知命,任指挥,擅长击鼓、创作。
1963年,漳卫河暴发大洪水,冯圈村被淹房屋、竹马道具一应被冲毁,竹马一时停止了活动。1986年,竹马第八代传人冯广逊重新成立了“马会”,这项民间艺术很快繁荣发展起来。随着冯广逊等主要演员相继过世,冯圈竹马又陷入低谷。2007年,冯连雷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冯圈村村两委出资3000多元修缮了现有竹马表演行头,召集老艺人安排专门场地进行排练,冯圈竹马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现在,演员年龄最小的30多岁,最大的64岁。过年过节都外出演出,也进校园进行传承。专门的传承场地在冯圈村西头冯家家庙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