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山东省聊城市

【简介】


刘备寻马传说起源于现在的徐庄镇仁义村。据传,三国时刘备的宝马“的卢”丢失后,刘备寻马曾在仁义村落脚,故得村名“刘备巡”。该村村民素有讲仁义重道德的先王遗风,后来地方官为之更名为“仁义村”。


在三国演义,“的卢”一共有过4个主人,分别是张武、刘表、刘备和庞统。当年刘备投靠在刘表帐下,奉命征讨背叛刘表的张武。刘备遥遥望见张武所乘坐骑,正是威武雄健的的卢马,于是不禁夸赞:“此必千里马也!”旁边的赵云听见了,立马心领神会,冲上前去斩将夺马,献给刘备。刘备怕刘表猜忌,于是又借花献佛给了刘表。刘表刚想笑纳,旁边的谋士说:“此马眼下有泪槽,名曰的卢,骑则妨主!”刘表大惊,又返还给了刘备。后来刘备被蔡瑁追杀,误跑到了水宽数丈的檀溪,对岸还是高耸的河岸,刘备悔不听朋友之言,责怪的卢马“妨主”,没想到的卢马突然腾空而起,一跃数丈,飞上了对岸,让蔡瑁等傻了眼。


后来,传说刘备“的卢”马丢失了,他寻马筋疲力尽来到仁义村里,见池水清清,池塘边绿树成荫,便走到池边一大杨树下小憩。池塘里蛙声不断,使其难以入睡。刘备急道:“我要休息,你们不要再叫了。”说来也怪,蛤蟆叫声便顿时平息。而且从此以后,这个坑里的青蛙再也没有叫过。此事一传十、十传百,遍及十里八乡,一到夏天,周边的群众都来观看。


说起来真是怪事,不光仁义村坑里的青蛙不叫,刘备休息时的大杨树也成了神树。据传,白天过往的行人到此经常迷路。晚上,树上挂满灯笼,吆五喝六,热闹非凡。一天夜间,有一木匠从此经过,被一白须老者拦住,请求他帮忙修缮门阑。待修完后,木匠累得全身是汗,刚想休息,鸡鸣天亮,定神一看,原来修好的门栏竟是大杨树的根。




上一篇:【传统美术】茌平董庄中堂画(聊城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陈氏端方教子传说(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