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简介】


少临南家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一株奇葩,清代中期传入广东,第三代宗师为隐居于广州白云山弥勒寺的秘德禅师。清末民初,第四代传人梁细苏将南家拳拳械技法和跌打医术带出佛寺之外,流播广东各地,尤以十形拳、花拳闻名广东,曾与黄飞鸿、林世荣等一起应邀在广州同台献艺。历经百余年的传承,其门人以佛山、顺德、西樵为主要中心,分布广州、番禺、花都、中山、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地。少临南家拳属中国南拳体系,传统套路有十大形拳、花拳、罗汉卸衣拳、佛忍拳,尨,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彪各单形拳,关平抱印拳,花掌,三合举,阴阳八卦掌,五形拳,铁弓三线拳和二虎排牙櫈,五龙大刀,演风轮剑、春秋大刀,八仙剑,汉钟离扇,罗成败马锁喉枪,韦陀鞭,单刀。二虎排牙刀,二仪风车棍,担竿种棍,截虎归林棍,棍桩和木人桩法等数十种,讲求拳理实战应用,刚柔兼备,疾极灵变;由梁细苏一脉传播的南狮技艺,也独具特色,如今民间仍在流传。


关于佛山少临南家拳的历史渊源,一代宗师梁细苏(1872-1966)传下口诀是:浑天教化,弥勒为始祖;二代真传,江南少临;三代真传,秘德禅师在;四代真传,某徒不更迁。此某徒,即为佛山梁细苏宗师。清代中晚期,少临南家拳第三代传人秘德禅师,为逃避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祸害(有说与反清组织相关),隐居于广州白云山弥勒寺,托天意神授,将此拳种来源寄奉弥勒佛为始祖,以江南少临(故老相传,原寺庙门联有“少年临入寺”句)为二传,秘密传授技艺于寺院僧侣之中,南家拳遂在广东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光绪版《广州府志》记载“弥勒寺在白山麓,嘉庆五年僧齐悟创建……”


光绪五年(1879),佛山鹰嘴沙张公庙诞,秘德和尚为寻弟子来到佛山,途中遇7岁的梁细苏与比他年长的男孩较技,秘德赏识机灵敏捷的梁细苏为练武奇才,在征求其家人同意后,收为门徒。自此,梁细苏上白云山弥勒寺,师从秘德禅师学习南家拳武功及跌打医术,历经8年,尽得衣钵真传,成为南家拳的第四代传人。光绪十三年(1887),15岁的梁细苏技成下山,在广州五大家族之伍氏打工,在东家引荐下,拜护院总管毕六(花县“铁手”毕南春之徒)为师,兼习洪拳。曾为维护伍家生命财产以一敌十,名动羊城,人称“铁拳梁细苏”。在泮塘梁家祠附近开设武馆,以“十形拳”最得时人称赏,是西关著名拳师。”光绪二十年(1894),22岁的梁细苏应邀参加西关太保庙贺诞,与黄飞鸿、林世荣、程华、黄满荣、张居、白头保等同台献技。当时“黄飞鸿演示铁线拳、林世荣演示虎鹤双形拳、程华演示伏虎拳、黄满荣演示春秋刀、张居演示双软鞭、白头保演示花枪、梁细苏演示十形拳。”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内,“报刊中的黄飞鸿”展厅,展示了民国初期报纸宣传黄飞鸿在广州贺诞献艺情景,名单上有黄飞鸿、林世荣、梁细苏等人。


梁细苏于“民国初始在鹰嘴沙(今中山公园外东南侧)设馆授徒,后迁馆于镇内传技,除传技与儿子外,他的门徒甚众,其中高足弟子计有:刘新、秦海、秦流、梁新(竹高佬)、梁二(西装二)、黄安芝、谭希、崔南山等,他们各有传人。”[4]第五代传人中,以秦海师傅传徒最众,地域最广,广州南岗柯庄、顺德龙江龙首、加拿大等地均桃李满门;袁恩师傅多年担任梁细苏宗师助教,不计名利。少临南家拳在佛山历经百年传承,流传至今。他终生以南家拳传授和跌打医术为业,因材施教,入室弟子在拳械方面各擅胜场。许多弟子医武同研,兼收并蓄。黄安芝、崔南山在医界供职,“刘新师事梁细苏,学习少临南家拳和花拳及棍法,技成后,民国时在莲花路设馆传技,弟子甚众,建国后在上沙东街转为跌打医生。”黄宇宙在安宁街开医馆,以“梁细苏授徒黄宇宙”为标榜;黄年发、秦海、李来、邓诵、袁恩、陈添、萧炎辉、黄伟立、陈年丰等均能全面传承技艺。


建国初期,佛山政府对传统文化曾有整理和挖掘,举办过武术运动会,黄年发、黄伟立先后代表少临南家拳参加表演,向人们展示独特的武术风采。1966年,梁细苏95岁辞世。当时正是文革时期,佛山少临南家拳众弟子,严守师训,不在外生事,不以武欺人,不在人前练武,不教无义之徒。梁细苏宗师传谓:“相遇非是忠良辈,他有黄金也不传。”即使传授家人或三五知己,也仅在小圈范围,虽有面向社会,但亦回避公众视线,隐而不张,唯恐良莠不齐,多生事端。这是少临南家拳授徒传承的矛盾心态;又有生活原因,各散东西,联络维艰,相互沉寂。外间流传的只是梁细苏武林传闻,而拳系派别则鲜为人知。目前,第五传健在佛山者仅存黄伟立师傅(78岁)和陈年丰师傅(73岁)。第六、七传弟子散落于民间各自传承。梁细苏传授拳械技艺,会根据接受者的能力,因人而异,手法上显示异曲同工的特色,也体现了少临南家拳“拳无定法、万法归宗”的要义,其文化宝库尚待挖掘整理。


2003年,应佛山市博物馆挖掘武术资料,部分第五、第六代居住禅城、西樵、顺德的传人陆续联系,所得资料为冰山一角;随着佛山对武术历史的调查挖掘,使多年分散的力量得以聚集。2004年开始摄录部分拳械影像,搜求传抄秘籍;2009年,海内外同仁联络聚首。拳会、拳馆的创建,少临南家拳的神秘面纱逐步掀开。佛山及海内外南家拳传人的沟通,每年召开联谊大会,以武术为纽带,凝聚海内外力量,宣传和传播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佛山市武术协会为保护弘扬佛山少临南家拳这一传承百年的文化瑰宝,2010年,建立了佛山市武术协会少临南家拳会;2011年,佛山精武体育会建立了少临南家拳传承发展中心;2011年,建立佛山市武协少临南家拳广州南岗柯庄分会,并举办武术狮艺培训班;2012年,建立佛山市武术协会少临南家拳馆;为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认识少临南家拳独特地技艺风采,2013年,佛山市武术协会与佛山市人民路小学共同携手,建立了少临南家拳青少年培训基地。

上一篇:【曲艺】闽剧(福州市)传承人:陈德忠

下一篇:【传统音乐】茶亭十番音乐(福州市)传承人: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