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

【简介】


染缬,即古代丝绸印染工艺的总称。从工艺分类上看,染缬分为灰缬、绞缬、蜡缬和夹缬四类。一幅染缬作品的制作,要经过构思、绘草图、设计染制方法、捆绑、缝缀、漏印、点绘、捆扎、制版、浸染、下锅、晾干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管兰生说,一抹灰药、一珠蜡滴、一截麻绳、一块夹板,让惨白的布匹呈现出像陶瓷的窑变般多层次的艺术蜕变。


世界染缬发源于中国、埃及、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古代染缬技艺实现交融,特别是在汉唐时期,形成了庞大的传播体系。唐代在印染技术上已很成熟。中唐以后穿用染缬品成为社会风尚。在唐代传世的绘画作品如《簪花仕花图》《捣练图》以及一些唐三彩俑和敦煌唐代壁画中,都可见到染缬品的广泛应用。缬是以辅染物辅之印染的丝织品。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中国西部最早发现的蜡缬是新疆民丰尼雅东汉墓出土的一些蜡染织物,现藏于新疆博物馆。截至目前,古丝绸之路发现的染缬实物依然是世界上最古老、精美的染缬艺术珍品。色彩瑰丽、气质交融,且影响巨大的丝绸之路染缬,成就了古丝绸之路车马辐辏、商旅云集的荣耀。只是,随着人类航海大发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它也随着这条曾经辉煌的东西方大通道,陷入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沉寂。自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丝绸之路沿线一批染缬纺织品陆续出土,生动再现了汉唐艺术醇厚、洒脱、大气、瑰丽的时代魅力,集中体现出中国古代盛世开放的时代风貌,有着唐三彩般绚烂多元交融的气质,所幸,丝绸之路染缬巨大的文化保护价值得以显现,古老的技艺再次复活。


近年来,中国丝绸博物馆复原了乾隆时期宫廷服饰33种常用色彩。要知道乾隆时期是清代服饰色彩最为缤纷的时代,但研究发现,使用的染料只有9种,分别为红花、靛青、苏木、黄檗、橡碗子(麻栎树果实的壳斗)、五倍子(盐肤木的虫瘿)、黄栌、栀子、槐米,令人颇为惊叹。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现的染料会更加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染料取自自然,又在现代生活中散发出别样的魅力。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提高,天然的植物染也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有了复苏趋势,染缬之美再次回归大众生活,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把染缬当做与自然沟通的介质。

上一篇:【传统技艺】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四川省泸州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黄精桑椹酒酿造技艺(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