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肃北蒙古族蒙古包制作技艺(酒泉市)
2021-04-14 10:14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简介】
肃北蒙古族蒙古包是肃北县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峰骆驼运到落脚点,再起帐篷,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终年赶着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经常专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用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5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铁尔木(即蒙古包围墙支架木)、哈尔啊茨(蒙古包顶)、乌尼和哈拉嘎(椽子和门)。蒙古包以铁尔木(哈纳)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0、60、80、100、120头蒙古包。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铁尔木"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铁尔木折合体积便缩小。蒙古包主要有架木、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水泥、土 坯、砖瓦,只用毛柳、毡、驼皮,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肃北梦蒙古族蒙古包主要由架木、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架木包括哈尔啊茨(蒙古包顶)、乌尼和哈拉噶(椽子和门)、铁尔木。制作蒙古包的哈尔啊茨的木质要好,一般用橵枣木或松木制作。制作铁尔木、乌尼、门的木头一般用轻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的毛柳木。这样做成的毡包符合力学要求,而且外形也匀称美观。蒙古包的毡包括额尔克(即顶毡)、代翰尔(棚毡)、图尔嘎(壁毡)、伊尔格布其 (即毡壁下边的续围毡子)、 额翰德"(即毡门帘)等,主要由绵羊毛、骆驼毛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