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古籍修复技艺(甘肃省)
2021-04-14 09:29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甘肃省图书馆
【简介】
古籍修复技艺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书画、碑帖等的装饰和修复还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技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脆弱的古代典籍经过聚散和转手以及天灾、战乱毁坏,大多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修旧如旧”,化腐朽为神奇,因而各界人士将这项技艺誉为古籍的“续命汤”。为保存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国家图书馆2013年成立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由“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传授古籍修复技艺。为充分发挥传习中心和国家级专家在古籍修复领域的学术带头和技术传承作用,该中心选取甘肃、天津、山东、辽宁、云南五地建立首批试点传习所,并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为古籍保护、修复积蓄人才资源。
2015年,师有宽被聘为甘肃传习所传习导师,甘肃传习所首批10名弟子正式拜师有宽为师学习古籍修复技艺。据悉,师有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师从修复大师张士达,开始了与古籍修复工作的不解之缘,历经半个世纪的古籍修复工作,师有宽已成为古籍修复的行家。今后,师有宽将以“师带徒”的传统形式,手把手传授古籍修复技艺。
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甘肃省人民政府2017年10月18日公布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