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四家武术(张掖市)
2021-04-13 11:51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
【简介】
民乐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异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家武术”就是其中一个璀璨的明珠。据《民乐县志》记载,久负盛名的该县四家武术,起源于公元1640年,即明朝末年,由四家村第一代武术宗师贺锦创立。从贺锦开始到现在,四家村武术已沿袭7代,期间有50多位传承人,有了370多年的传承时间。
贺锦,绰号左金王,这位浑身裹满草莽气息的武将,史书上有他的记载:贺锦乃甘肃四家堡(今甘肃民乐县太和村)人。崇祯初年,聚众起义,为十三家首领之一。祟帧十一年(1638年)率部转战于英霍山区,与贺一龙、马守应、蔺养成、刘希尧合军,号革左五营。后率部归李自成,自成设官置属,授制将军。自成死,与李锦、高一功率部入湖南,联明抗清。大致意思是贺锦为明末农民起义著名将领,跟随李自成走南串北,战功卓著,被封为将军。
民乐县是一个尚武之地,在贺锦大将军影响下,四家村习武风气盛行,加之当时战事频繁,匪祸不断,乡民为保护家园和生命财产,强体质、习武术之风日浓,并由四家村迅速扩展至全县及周边县区。解放后,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但民乐县人民在茶余饭后,始终难忘习武健身。群众将传统民间舞狮耍龙的社火表演与四家武术相柔合,组织了四家耍狮队,以高超的技艺和灵巧的身段,声名远振。
四家武术已有100多年历史,在四家村,习武风气浓厚,十人里有八人就会武术。据当地人介绍,四家武术最早的师傅叫焦仕贤,光绪年间从武威搬迁而来,轻功技艺高超,会飞檐走壁,他教弟子练功首先要练习几年手插青盐,如果能很轻松地能将手插进装满青盐的斗中,才会收徒教功。还有本村人张治国,在官府当衙役,武艺高强,教了许多徒弟。多年来,民乐县四家村人长期致力于武术培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家武术的传承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17年10月,四家武术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家武术自创始至今,名师辈出,声名大噪。经过几代人的打磨,四家村武术积淀的优秀套路,单拳有黑虎拳、山门拳、八步小洪拳、八进拳、八仙拳、二掌母子、大小梅花拳、罗汉拳等;棍术有八仙棍、八虎棍、五虎棍、进山棍、出山棍、乱云条子、八步条子,六合棍、行者棒、搜灵棍等;刀术有春秋大刀、梅花刀、行者刀等;鞭杆有铁门栓、七郎鞭、九环鞭、缠海鞭等;其它有黑虎鞭、九节鞭、流星锤等。四家村武术的习练形式有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之外,还有专门的轻功、气功习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