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兰州缠海鞭杆(兰州市)
2021-04-13 11:35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
【简介】
鞭杆是我国短棍的一种,是罕见的一种器械,它的手法激进巧妙,特别是它短小精悍,泼辣,迅猛,鞭杆把法灵活,变化多端,结构精巧等许多好的传统棍术套路,它在竞技上攻防清楚,单双手并用,双头并使,兼枪带棍,另外也有双人对练的排子功和单人练习的抽拉棍,动作有戳、劈、挑、扣、蹦、点、击、撩、拦、截、拨、架、推、挎、绞、压、舞花等。话说旧时以农牧为主的兰州羊倌很多,放羊的人在放羊时都会拿着一个带鞭梢的短杆用来赶羊或是防身,放羊人中也有人尚武,这些习武的人在放羊时拿着短杆开始练习,并融合了枪棍刀剑鞭等一些招式,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鞭杆这个武术套路。
在兰州,缠海鞭杆被人们熟知,并练者众多。缠海:缠指在攻防上侧重于上肢及头部;海,一指脑海,二指内容丰富。缠海鞭杆集众家所长,其风格独特、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动作细腻、劲力饱满,鞭法奇特、把法奥妙、气势迅猛、纵横交织、快为闪电,演练时犹如狡龙缠身,似猿猴攀纵,如狸猫捕鼠,像雄鸡斗勇;走鞭换手,干净利落,动作敏捷,身法伸展吞吐,力法刚柔相济,力贯鞭梢,步法八卦九宫图,鞭走太极阴阳圈;内劲不去不走鞭,鞭梢劲走立划圈;功底雄厚深沉,把鞭的技法一搬扎扭扣,飞刮撂挑,墩点劈挂,缠撩提扭,楂滑绞压在缠海鞭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山西人王天鹏集甘肃鞭杆之精华创编了鞭杆技法“五阴”、“七手”、“十三法”,充实了传统的《缠海鞭杆》套路。1976年,王得功以自己所掌握的各种鞭杆套路及一些零散鞭式等为素材,创编了一套新的鞭杆套路缠海鞭杆。现今流传的《缠海鞭杆》,除王天鹏、罗文源演练的那一套外,为了普及和参加比赛,根据鞭杆的主要技法并吸取其他鞭杆套路的精华,又创编出四路《缠海鞭杆》。2017年10月,缠海鞭杆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概括而言,缠海鞭杆的路数有三路。第一路,以完整的阴把四掉,移步换形,转环外飞,老翁拄拐,扣拂穿喉,纫蹬上马,无中生有,上下缠肘,二回头,铁扇子,倒搬浆,平阴立窝十三法式和五阴七手及铁门鞭杆中的猴子打果,珍珠横卷帘等动作;第二路,以缠海十八连环招式和黄龙、掉手鞭杆的一些招式为支柱,如:翻海鞭、搅海鞭、云摩鞭,倒转风轮,大雁觅食和掉手,黄龙鞭杆中老君搬拐、苏秦背剑等,二路鞭杆为缠海鞭杆系列中的核心,节奏感强,式法独特新颖,鞭法密度大,组合动作多,演练强度高,故得到很多专家们的赞誉。第三路,除一二路具有的特点外,又以别致新颖的动作和演练风格出台。其内容有拨云见青天、野鸟入林,青龙摆尾、大树连根倒、罗焕上楼台、拍子鞭、招手唤罗成等缠海十八手的动作与秦王反正拨剑、风卷残云等式组成。它的主旨是练习较鞭时拦门抢步,迎势插招的实践意识,除演练身械巧妙的配合协调外,还多以盘根错节的行步在行进间进行身法、鞭法、步法的变化练习。
兰州地方武术谚语讲“棍打抡,条打折,鞭杆掉手”。对于长期习练鞭杆的人来说,不难体会鞭杆具备其它任何器械无以伦比的“倒把”“换把”“吊把”“藏把”等独特妙招。它的技法独特之处就在于把位变换,手法极为巧妙,可谓神出鬼没,无中生有,缠海鞭杆的系列体系的完成,是由数代先辈们的勤奋和潜心研究与后辈们的努力共同创造的,它是生长在陇原大地上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