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甘肃省陇南市康县

【简介】

在陇南市康县南部有一处风景秀美、民风古朴、风情独特的地方叫梅园。这里有一种以歌舞形式祭祀神灵,祈求保护的传统民间活动,是康南地区人民祭祀敬奉“梅山爷”而形成的一种传统舞蹈,当地人们称之为“梅园神舞”。这里的梅山是梅园的山,“梅山爷”则是一位高五寸左右倒立的木像。按照康县民俗习惯,在每逢农闲时节,这里的人们都要择吉日,一般为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选好吉日请师公跳“梅园神舞”庆丰收,对“梅山爷”进行朝拜,期盼“梅山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梅园神舞”也是康县人们敬畏上苍、祈福纳祥的一种期盼。由于梅园神舞多以师徒相授为主要传承方式,加之以彰显隆重而营造神秘色彩,故虽历史久远,但鲜有文字记载。据说,梅园神舞有着古羌族遗风。

“梅园神舞”的道具有羊皮鼓、法帽、木雕面具、木刀、木剑、手抄唱本等。其中主要道具是羊皮鼓,此鼓直径约三十厘米左右,铁圈绷箍羊皮制成的鼓(多为椭圆型),扇柄多为麻花状三环,套有铜铃或小铁环等饰物。击打鼓面的是一根长约尺余,由藤条制成的鼓槌。除了羊皮鼓为伴奏外,还有牛角号、钹、锣等。

“梅园神舞”人员组成一般为四部分,有主持、器乐手、演唱者和表演者。举行仪式时,选定一块平地,按特定的仪式,摆放专门用具,由一名主将神和两名副将神点燃香蜡,手持扇鼓,头戴面具,身穿绣花红袍,口中念念有词,向山神默诉自己的请求和感谢恩赐,随后伴随着锣鼓演唱节奏,轮翻上场表演绝活。表演时,舞者们左手持扇鼓,右手握鼓鞭,或敲鼓心,或敲鼓边,边敲边舞,鼓环哗哗作响,鼓点变化多端,动作粗犷奔放,队形纵横穿插,形如风,声如雷,舞者脚不停地颤动。

祭山神舞,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土地神请神。先由五人带上呲牙咧嘴、青面獠牙的面具,身穿各式长衣,手持刀剑等武器,各扮作土地神、灵官、庞官、二郎神、小鬼等神将。然后,土地神手持龙头拐仗上场,用戏耍逗笑的方式,将四位神将请上场。第二部分为跑公曹。穿红色法衣的土地神,手敲小铜锣,领着神将转圈,边走边唱;每转两圈,相对一拜。第三部分为砍五方路。土地神磨刀、耍刀、耍火棍、砍五方路。第四部分为打开山。土地神手持金冠月斧,五方挥舞。这一阶段,还有两位神将:一位用扫帚扫尘,另一位手拿牌花,和土地神相拜说唱。牌花,是村里各家各户妇女用五彩线绣织的类似于荷包的丝织物,上绣着女人的名字和年月日。牌花有祈求平安、求子求福、进山还愿的意思。第五部分为伐木。由四、五个人手牵手转圈、翻交;或三人抬桥、搭架,真切地再现了劳动人民进山伐木热闹生动的场景。

上一篇:【传统舞蹈】“文县”麻昼舞(陇南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泾川仙鹤舞(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