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甘肃省陇南市文县

【简介】

文县土琵琶弹唱是广大民众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的一种边弹琵琶边唱小曲的民间音乐活动。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元时期。现在,文县土琵琶弹唱遍布全县各乡镇、各村寨,弹唱参与者上万人,并已流传到武都区、舟曲县和四川九寨沟县、青川县、平武县等地区。土琵琶弹唱是文县城乡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主要娱乐活动,不论婚丧嫁娶、年关社火,还是节日喜庆,都有专门的弹唱活动和词曲。民间百姓不论春夏秋冬农闲之时,还是劳动归来的夜晚,都要弹唱一阵,从中寻求无穷的乐趣,消解疲劳烦恼。

土琵琶弹唱的展演形式非常灵活,既可自弹自唱也可你弹我唱,通常用二胡、板胡、碟子、碗和竹瓦片伴奏,人数可多可少,既可在自家院落也可在乡村广场,不论春夏秋冬,只要不干农活,就可以组织土琵琶弹唱。目前整理出来的曲调有200多首、歌词有300多首,曲调都是流传下来的古曲,大多欢快明朗;歌词既有百年经典之作也有近年新作。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涉及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反应男女爱情、民间苦乐、神话传说、劳动休闲以及歌颂古代人物、劝善说教、祝福庆贺等等。

土琵琶音乐独特。小曲大多使用5 2弦6 3弦和2 6弦演奏。凡是2 6弦演奏的曲子叫“背工调”,一般用三弦加二胡伴奏。曲调悠扬婉转、千变万化。“背工调”在唱腔上也有差异,多采用小嗓(假声),音高比实际记谱要高八度,如《福禄寿喜》。一般小曲称“花调”,唱腔以民歌风格为主,其中又分高腔与平调,高腔多用于男声,平调男女均可。女声唱腔多采用人的本嗓,如《庄稼曲》,有两种唱法,即高腔与平调,两种唱腔截然不同,而曲目、唱词完全一样。如高腔唱法的《庄稼曲》,前四小节是用本嗓唱,后几小节随音域的加宽而改用小嗓;平调则不同,自始至终均用本嗓唱,曲调起伏不大。“花调”用土琵琶演奏,配上碟子作打击乐,在曲式结构上多为单曲体,即一个曲目只有一个曲牌音乐,反复数遍,构成一个完整的曲目,其内容多为历史故事中的某一片段,如《王祥卧冰》。

文县土琵琶弹唱地域特点鲜明。农民用当地多种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一种单纯、朴实、风趣的音乐性格。艺术性较高。据已采录到的曲谱分析,琵琶小曲有近百种之多,它以赋为主要表现形式,或抒情、或叙事,歌词感人,语言生动、旋律优美,上世纪六十年代四川音乐学院来文县采风时记录整理出著名的《采花》,唱红神州大地。土琵琶弹唱蕴藏着大量独特的音乐元素,是民族文化中独有的瑰宝,是文县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反映了当地农民生活、生产、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情感的方方面面,保留着阴平许多历史文化和大量原始农耕信息。

上一篇:【传统音乐】藏鹰笛演奏技艺(甘南藏族自治州)

下一篇:【传统美术】白云鄂博烫画(包头市)传承人:邱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