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兴隆山传说故事(兰州市)
2021-04-13 08:58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
【简介】
榆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兴隆山传说故事
相传,在明初洪武年间,榆中县蒲家庄蒲阴阳是一个风水先生。而且技艺精湛。是个高人!毕生所学传内不传外。自己唯一的儿子是他的高徒。
蒲阴阳看着自己年事己高,欲为自己选一块风水宝地,经过仔细的观察測度,在一山坳处找到一块好地方,便将一枚铜钱浅浅的埋于土下。做好只有他自已能看懂的标记。回家了。
回家后老人对儿子说;“为父年事己高汝可在附近替为父选百年后的安身之地"。儿子谨遵父命,带上罗盘等用物。去转呀找呀。终于在山坳中找到一块理想之地。拿出一根绣花针插在该地的中心。同样也打了标记。
回到家中对父親说;“孩儿己看好一处地方。請父親大人前往验視“。
父子俩到了那地方。儿子将所选的位置指于其父。老人小心地将土层扒开,只見一根绣花针正好插在自己那枚铜钱方孔的正中间。儿子此刻才恍然大悟。方知父親早己看好此地然后考验自己。
老人大喜过望;“儿啊,为父不只是为这块风水地而喜,实乃吾儿己得为父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过之而无不及矣“!
儿子听了,跪地叩首曰,“孩儿愚钝;实乃父亲大人教导有方“。老人点头。顿了顿又说;“儿啊,当今天下初定,狼烟未息,民心不稳。为父垂垂矣。吾儿有此本领,当此乱世,定能成就一番大事。切记!“儿子听了再叩首;“孩儿定当谨记。然,孩儿一山野村夫,焉能干成何等大事呢"!
老人表情凝重,不答。昂首望着山顶一半隐没在黑云里的古松。猛然间,骤风乍起,松涛轰鸣,峡谷回应。亦如战马嘶鸣;又如将士出征。老人一跺脚;“也罢"!老人象是给儿子说;又象是给自己说。“说不得在那边也助吾儿一臂之力!“。。。。。
年复一年。年逾古稀的老人一病不起。病中梦見一人来至榻前说;“汝将不久于世,告诉你儿子,你死后把你埋在你看好的地方。再做一把桃木弓,柳木箭。供奉在你的灵前。烧香供奉一百天,然后朝太阳升起的方向,把箭射出去。可成大事!切记,切记“!
老人病情日重一日,他让儿子做好了弓箭。把病中所得的话说给了儿子。千叮咛,万嘱付。溘然而逝。
蒲阴阳的儿子半信半疑,不几天,蒲阴阳死后,儿子便按其遗嘱,不给死去的爹爹穿一针一线,而他的妻子为了遮羞,硬是给老人穿上了一件裤头。儿子便让村里人将灵柩抬到墓穴等待时机。没料到老天连续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
这天天刚放晴,山后一个阴阳在谷中歇息,无意中将阴阳扇鼓压在一条蛇上,棺材抬进兴隆峡谷时,蒲阴阳的儿子碰巧看见这条蛇用尾巴敲打着卧龙桥头的一面石鼓玩,他大为震惊,渐渐深入幽谷,一群商人赶马走来,脖胫里的铜铃铛响成一片,在山谷里回荡无穷。
蒲阴阳的儿子更加惊奇,想看看爹爹说的驴骑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走了半晌,并不见此怪事,蒲阴阳的儿子内心犯起了嘀咕,驴怎么会骑人呢?
突然峡谷乌云四起下起瓢泼大雨,一农夫的驴恰巧产下一小驴驹子,农夫怕小驴驹子被雨淋坏了,索性背在肩上下山,蒲阴阳的儿子一见大喜过望,连忙将老父亲葬在这里。可是挖开墓坑一看,里面竟然埋着一枚铜钱,原来正是蒲阴阳为自己选好的风水宝地!
安葬好蒲阴阳后,儿子便再没有回家,按照爹爹的遗嘱,开始昼夜不间断地为爹爹守坟。但是在这深山老林中守一百天坟不是件容易事。天一黑,周围的山就像一块黑幕蒙在眼上。
狐鸣狼叫,怪兽出没,加之淫雨不断,好不容易守到第九十九天。这天红日刚出东方,他的妻子送来饭,见他住的窝棚里雨水还在滴落,心疼地说:“你整天守在这里,让我天天走几十里路送饭,我走路不要紧,就是天天担心你会不会被狼叼走,怕你生病没人照顾,你看看,你都熬成什么样了!”他的妻子边说边抹着眼泪,又接着说:“现在只差一天了,俗话说‘有个九十九,没个一百一’,你就照爹说的,照日头射上一箭我们回家吧!”
蒲阴阳的儿子听了妻子的话,心想只差一日,也无大碍,把那付弓箭供奉在灵前。每天焚香守灵的箭心急火燎张弓搭箭朝着东方射了出去。但見那支箭如一道流星闪电。直奔东方而去。。。。。。正好射在南京紫禁城里金銮殿的金柱子上。
伟峨雄宏的大明宫。晨曦微露,洪武帝朱元章早起上朝。来至殿前金柱旁盥洗
只見一道金光如闪电飞来。“啪“!一支金羽箭射在他面前的金柱上,深寸余。那支金羽箭从何而来?此箭正是蒲家儿子射出的那支柳木箭。而柳木箭何以变成金羽箭。据说,蒲家儿子因为没有守满百天,把箭射了出去。插在了金柱上。否則,中箭者应该是洪武帝朱元章。若如此,那一段历史不知又该怎样书写。这,岂非天意!
洪武帝这一惊非同小可。心里暗自思忖;“不好!西北要出能人,行刺朕“。忙将军师刘伯温召来,命他前往西北明查暗访。刘伯温领旨而去。
这就有了刘伯温在大西北破风水斩龙脉的传说。
刘伯温手执朱元璋御赐上方宝剑,带着三千人马,日夜兼程到西北察访龙脉,每到一处,将有龙脉的地方挖开口子斩断脉气。最后刘伯温一直寻到兰州榆中兴隆山,见两峰系马衔山支脉,如龙飞跃,前有凤凰岭如同屏风立于峡口,藏精聚气,一派帝王之象。
刘伯温一路风餐露宿,观察山水,度量地形,明察暗访自不必说
一日,到了甘肃榆中境内,但見群山环绕,气象不凡。拈鬚点头曰;“此地果然不凡,倒要好好看看"。行至兴龙山下。但見;山势巍峨,林木繁茂。风起;松涛声如万马奔腾。放眼望;一派氤氲气象!
来到一山坳处,見一座新坟。草木茂盛。紫气缭绕。
那刘伯温是何等样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难測之机。精通先天演数,深谙阴阳五行。此刻心中早己洞明。下令军士掘开坟墓。不看则己,一看果然不出所料。。。。。
确定龙脉所在,刘伯温便下令轮班斩挖,昼夜不停。挖了三天三夜,挖出个芦草根,士兵们将其斩为两段,芦苇中不断涌出鲜血,一直流到兴隆山峡河边,离峡水河边一指宽的地方有个牛蹄窝,血流到蹄窝中刚满就凝固住不流了。刘伯温上前一看,暗暗自喜:“真好,真好若芦苇中的鲜血流到峡谷的河水里,便可借助‘青龙’,东山再起。”
有位当地老人讲了蒲阴阳儿子守父亲坟的事儿,刘伯温听后更是大吃一惊:“就因为少守了一天的缘故,不然他就成就帝王了。
刘伯温还听到蒲阴阳临终前嘱咐儿女不要给他穿一针一线,可是儿媳妇不忍心,给穿了一条裤头。刘伯温听后暗暗窃喜,如若没有给穿那件裤头,他定能乘马飞腾,助儿子成事,给蒲家流下千古美名。
当地流传两个版本;一说棺材外面长满了土莲花;又说挖开时,墓坑里面有千干万万只蚂l蚁!围护着棺材。意在这家后人要出统兵之人。不是元帅也是将军!而这一挖掘也就破了风水灵脉,神马也木有了。传说就是传说。
随后,刘伯温听说此地常有恶龙盘踞在兴隆山上,担心会留下隐患,便将恶龙的一条腿斩下,落在地上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根攀岩在半山坡上,颇像龙爪。现如今,闲暇时,邀朋友和家人去爬兴隆山时,还偶尔会听到其他游客谈论龙爪松,会有一些游客停在一棵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老树前拍照留念,当人们抬头看时,发现它的树根真的酷似龙爪,深深地扎在山石中。
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老少能详,“刘伯温斩断龙脉后,出现了这一道河谷,马衔山的水从分水岭被“榆七兰三”分成两股,有三分水从柴沟河流入了兰州汇入黄河,七分水分成两股从上庄、羊道沟和白家堡、红庄子、马坡、卧龙窝流下汇合在龙头峰一处,向峡外流向了榆中宛川河汇入桑园子峡的黄河内。
兴隆山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东45公里、榆中县西南6.8公里处。有兴龙、栖云两山峰,主峰有东西两峰组成,仙人峰、灵龟山皆系两峰支脉。
两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其脉来自马衔山,枝连皋兰山,东结飞龙卧虎之势,西集瑞凤灵龟之象。相传此山以东1公里有座云盘山,那里曾经是轩辕黄帝羽化升天的地方。
人们为了祭奠黄帝,决定在云盘山建道观,不料夜间有神狐将五色道旗衔至兴隆山,于是便易地而建。
而栖云主峰建有混云阁、朝云观、雷袒殿阁;兴龙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山上曾有位道士说:“山有龙兴之状,此地必出真龙天子(皇帝),藏龙卧虎之地。”
在兴龙山与栖云峰中间有座形似弥勒佛袒腹而坐的小山叫仙人峰,这里青松如云,苍翠欲滴,鸟飞蝉鸣,宛如一处仙境。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年,镇海仙童触犯了天规,玉皇大帝用仙仗把镇海仙童打下天宫,镇海仙童摔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仙人峰。
龙王的两个太子听到,起来相劝,也变成了两座山峰,就是现在的兴龙山和栖云峰,将仙人峰团团围在当中。仙人峰是由神仙化成的,自然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成了风水宝地。
关于民间故事,由于朝代更替,年代久远,以讹传讹,各地流传有不同版本,故不必去辩真伪。
兴隆山传说故事入选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