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铁柱泉张家武术(吴忠市)
2021-04-02 11:22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吴忠市
【简介】
宁夏盐池县铁柱泉张家武术源远流长,是宁夏古老的民间武术流派。由于张家世居铁柱泉地域,民间多将张家传习的武术称为“铁柱拳”。清代和民国时期张家武术十分活跃,在银南和陕北、甘肃邻近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和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张家武术一度衰落,仅在族内传习,很少与人交流和参与社会活动,外界也很难窥见张家武术,现存历史文献资料亦无“铁柱拳”或“张家武术”的任何记载。2001年8月笔者在盐池县考察,辗转来到位于荒漠腹地的铁柱泉村,受到张家武术传人的热情接待,经过访问、交流和考察,收集了第一手资料,这对研究张家武术流派的历史文化价值十分重要。一铁柱泉与张家武术铁柱泉在冯记沟乡东约10公里处,是一个远离交通干线,较为偏远的自然村落。全村有30户人家,约170人,张姓占大多数。去村西二里是“铁柱泉”和“铁柱泉城”。盐池县志记载:“盐池县西南90里有座古城堡,当年城里有一眼泉,水涌如柱,其色如铁,因名‘铁柱泉’,此城名为‘铁柱泉城’。”古城400米见方,西墙正中有腰墩,四隅有角台,东墙中央辟门建瓮城和铁柱泉城庙。古城墙、角台、城门和瓮城用50斤60斤的城砖内填夯土筑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古城为明代所建,现在是一片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盐池县志记载城内“水涌如柱,其色如铁”的景象已不存在了,在瓮城外有一泓清澈晶莹的泉水在蓝天下静静地流淌,奇异的自然景色和雄壮苍凉的古城遗址成为盐池县的著名景观。新中国成立前,铁柱泉仅有张姓一族数户人家世居此地。张家武术驰名始于张科,张科生于1868年,从小酷爱武术,经先辈传授指点,练得一身好武艺,为乡人所称道。据传人张发说,清末灵武县擂台比武,张科力挫群雄,武功名声大振。此后任商行镖师,押送食盐、皮毛以及各种货物往返陕西、甘肃、包头各路。民国初期张科在灵武县演武授艺,并与各方武林豪杰切磋武技。张科生有六子,晚年赋闲在家,教授子孙习武,其子个个会武功,尤其是第五子张万镒出类拔萃。张科一生走南闯北,以武会友,成为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武功精湛的一代拳师。张家人有习武的天性,历经沧桑,张家武术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至今仍在族内传习。二铁柱泉张家武术内容与现状张家武术是一个以棍法、软鞭为核心的武术体系和流派。张家棍术名为“单头十八模子棍”,分为母棍和子棍两部分,母棍有“大封模子”、“小封模子”、“大条子”、“小条子”,均为套路形式,子棍共有十八模子。张家武术还有铁柱软拳、铁柱单刀、双刀、春秋大刀、连枷等武艺。张发现年75岁,从小跟随祖父张科习武,为张家武术的主要传人,闲暇时以习武为乐,张家后代子孙习武者多出其门下。张旭59岁,是张万镒的长子,全面继承了张家武术。笔者来访时,张旭、张发召集了张氏子弟10多人,每晚在院内张灯演练,将张家武功一一为笔者表演讲述,张家武艺之古朴精湛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便于笔者考察研究,张家又找出了拳谱,这是一本张家武术诸艺动作名称顺序的手抄记录,限于篇幅,内容从略。张家还向笔者展示了所藏单刀一口,是早年打制的。单刀长70,宽9,护手上下呈环状,高10,刀柄为铁制,末端呈环形,直径6.5,刀面上部有两条血槽,最宽处有一个透眼,刀重约4斤,是一把形制古拙的老式战刀,至今张家子弟仍使用这把刀习武。张家武术在当地十分普及,尤其是棍和鞭最为流行。在田间地头劳动闲暇时,村民随手抄起一根扁担或锹把、锄把,练起棍法虎虎生威。折一根红柳条子就是最好的软鞭,张家人挥动软鞭,迎风飞舞,使人眼花缭乱,并联想起他们的先辈驱赶着千百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雄姿。三张家武术的特点张家武术以器械为主,仅有软拳一套,软拳动作简练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