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廊坊市
 【简介】
 蒙镶工艺是在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工艺。它以金、银、铜、铁、锡、玉石、象牙、竹、骨、木、角等原料,吸收蒙、藏、苗,满等少数民族金属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及装饰风格,以精湛的技艺制作的富有传统特色的工艺品、习惯上称为蒙式镶嵌,简称蒙镶。传统的蒙镶工艺应用于珠宝首饰、金银器皿以及金属工艺品的加工工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其工艺是以金属錾雕(也称錾花、錾刻),和金属焊工为主要工艺,它是根据图案的设计要求,利用錾刀、錾板将金属材料打制成浮雕、圆雕、透雕成品,同时通过焊接的工艺将零部件组成一个整体,并加以镶嵌,镶嵌的宝石主要有绿松石、玛瑙、珊瑚和孔雀石等,而镶嵌的工艺主要以包镶为主。这样镶嵌的宝石不易损坏和失落,非常适合日常生活使用。蒙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先用锤子等工具加工成形状多样的器物,再用数十个錾子錾出多种凹凸不平的花纹,然后镶嵌上多种珠宝玉石,高贵典雅,光彩夺目。
 蒙镶制造工艺在金属工艺品中被广泛应用,宗教艺术的发展,金属加工工艺的住逐渐完善以及波斯金属制造工艺与内地金属打制工艺的成熟,都为蒙镶工艺的完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宗教所需要的各种器具和民间需要的日常金属用品,以及草原民族的习俗,花纹局部錾刻,线点装饰,制品立体感强,錾刻手法粗犷、有力、质朴、促使蒙镶产品形成了浑厚古朴、大方、简洁的风格。
 蒙镶工艺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地区,在西南也有少量分布,而保留比较完整的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一带,其当地的民族用金、银、铜、锡、玉石、象牙、骨、角等原料用精湛的技艺制造有传统特色的工艺品,其工艺的部份技巧也渗透到其它金属加工工艺之中。
  

上一篇:【传统技艺】毛笔的制作技艺(上海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