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恩施市
 【简介】
  今年43岁的田喜如,是鹤峰县中营镇官扎营村的普通农民,得到父亲田美生的口传心授,做手工木椅已经20余年。
  田喜如做的木椅,实用且美观。椅脚、椅靠、椅板,含有天然的木质花纹,像水滴落在平静的湖面荡漾开的波纹。仔细观察田喜如做的每一把椅子,高矮、宽窄、长短一致,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就像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工艺品。
  田喜如的手艺是跟父亲田美生学的。田美生14岁就跟着哥哥学做椅子,走村入户,没想到,一把椅子,一做就是五十多年。
  在田美生老人家,一间老木屋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料,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圆的方的,应有尽有。地上堆积着厚厚的刨花。木屋四壁,挂着各种规格的锯子、凿子、钻子,案板上放着斧头、刨子等等,都是做手工木椅的各种工具。
  老人戴着眼镜,用牙齿咬住墨签子,蹲在地上的一堆木料中忙活。见有人来访,便取下嘴里的墨签子,和我们聊起了他的“绝活”。其间,他拿起一截木料,告诉我们,这是干透了的杨柳木,质地特别细腻,而且颜色好,韧性好,不易变形,这些特点是其他木料不具备的,所以用作椅脚,这也是一把椅子最关键的部分。待两个椅脚的榫头做好后,用大锅蒸,或用水煮,直到能弯曲到九十度,绷得紧紧的,像人膝盖的样子。在弯曲包住前后两根横梁时,能严丝合缝,又不出现任何撕裂,才算完美。
  说到手工木椅的选材,田美生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砍杨柳的季节是很讲究的,一般在秋冬季节,因为这时树木收了水分,结实,不易生虫。待杨柳椅胚砍好后,放在阴凉处,自然阴干,多则一年,少则要到第二年的六月,直到椅胚干透,才能下料使用。田美生又指着那块镶嵌在中间的椅板说:“这个料也有讲究,必须是秋树,秋树不仅木纹好看,稳定性好,而且不变形,不开裂。”在老人看来,杨柳和秋树结合,简直就是珠联璧合。
  田美生父子通过长期实践摸索,精雕细琢,已经把椅子由实用品做成了藏品,从普通家用品做成了珍贵礼品,走向全国各地,远近闻名。

上一篇:【传统技艺】老腊肉制作工艺(恩施市)

下一篇:【非遗动态】长城脚下话非遗|长城脚下“吹响”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