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锡林郭勒盟
  【简介】
  祝赞词(伊茹勒)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仪,但并非一定要在隆重的场合才使用,即使在一般交往中,彼此问候,并相互致以美好祝愿,也是蒙古人的日常礼仪。按蒙古人习俗,致祝词要分场合和对象。在不同场合,或对不同对象,致祝词内容也不相同。诸如在搭建新蒙古包、做毛毡、狩猎、嫁娶等场合都要吟诵喜庆的祝词和演唱美好的赞歌。
  祝赞词是以朗诵诗形式出现的蒙古族特有的文艺形式。自古在蒙古族民间流传,分布广泛,历史悠久。
  蒙古族祝赞词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它体现和传承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代、现代蒙古族文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研究蒙古族传统文学、说唱、音乐等艺术发展史的重要依据。
  蒙古族祝赞词源于蒙古族人的社会生活,用独特的形式反映人民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也反映出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深厚内涵。
  但因所分布的地域、不同部落迥异的风俗习惯、方言的差异等种种原因,流传于各地的伊茹勒(祝赞词)都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
  东乌珠穆沁旗游牧文化底蕴浑厚,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祝赞词(伊茹勒)艺术地方特色非常突出,较完整地保存着其原生状态。

  姓名:蒙古扎木苏,性别:男,民族:蒙古族,出生年月:1961.05,从艺年限35年。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项目保护单位
:锡林浩特市文化馆

  
  

上一篇:【民间文学】祝赞词(阿巴嘎祝赞词)(锡林郭勒盟)传承人:好毕斯哈拉图

下一篇:【民间文学】格萨(斯)尔(赤峰市)传承人:巴达玛仁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