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南平市
  【简介】
  河东窑场兴起于晚唐五代时期。时间进入宋代,制瓷业也走进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窑场也由河东扩展至回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的种类及特色在吸收越瓯,龙泉瓷器优点的同时也创新出自己的特点。在此期间九龙窑生产以生产青瓷为主,同时生产少量黑釉贡瓷,是当时著名的贡瓷“毫盏”产地之一。九龙窑的瓷器,质地坚硬,古朴端庄,工艺精巧,纹饰精细,且形态各异,多以杯、碗、壶、盘、钵、碟、罐、盅、瓶为主,呈青绿、青黄、淡褐色,刻有团菊、双鱼、吉字等花草图案。产品交流远输全国各地,远销欧美、日本、韩国及东南地区,尤其深受日本国民青睐。被誉为“珠光青瓷”而蜚声海内外。而现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日本国和台湾省博物馆及国内省县文物馆,亦收藏有当时九龙窑的瓷器。
  松溪九龙窑珠光青瓷工艺流程由配料、成型、修坯、装饰、施釉和素烧、装匣、装窑、烧成八个环节组成,其中施釉和烧成两个环节极富特色。坯件干燥后施釉,可分为荡釉、浸釉、涂釉、喷釉等几个步骤。厚釉类产品通常要施釉数层,施一层素烧一次,再施釉再素烧,如此反复四五次方可,最多者要施釉十层以上,然后才进入正烧。素烧温度比较低,一般在摄氏800度左右。而釉烧则在摄氏1200度左右,按要求逐步升温、控温,控制窑内气氛,最后烧成成品。南宋至元代前期,九龙窑曾烧制薄胎原釉器物,施一层釉烧一次,最厚可达十余层。珠光青瓷烧制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上乘青瓷青翠滋润、莹澈剔透,富于韵味,有“类冰似玉”之美,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目前在松溪境内发掘出的宋代九龙窑古遗址,古窑道及烧制瓷器的坯罐层,占地面积近十万平方米,为现今的九龙窑科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九龙窑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一篇:【传统技艺】松溪九龙窑青瓷烧制技艺(南平市)传承人:危敏捷

下一篇:【传统技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南平市)传承人: 詹桂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