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厦门市翔安区
  【简介】
  厦门市翔安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将颗粒饱满的一季稻粳米、六耳珍珠蠔干、新鲜虾仁、现削筒骨肉、加工炸熟的同安槟榔芋,以及新鲜花菜等一一加入,不一会儿,汤色白如牛奶、鲜香四溢的澳头蠔干粥就出炉了。
  澳头蠔干粥系1750年蒋氏祖辈世传,以口味独特及采用蒋家祖传秘方配制的调味料熬制而成,以美味、养颜、养生盛名远传,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相传嘉靖皇帝之母蒋氏喜食杜蛎(今称牡蛎、海蛎或生蚝),因其可“令人细肌肤,美颜色”。其身怀六甲时害喜,茶米不思,见山珍海味恶心,兴王(朱佑元,即嘉靖皇帝之父)召来多名御厨,调出各种口味的饭食菜肴,均不合蒋氏口味,兴王大怒。一御厨情急生智,蒋氏喜食杜蛎,却又因肥腻而反胃恶心,何不晒干去肥腻,杜蛎又可“调中,补气血”,极为养生。于是,该御厨即精选杜蛎,烘干,加入猪大骨汤、四百日以上的老母鸡汤、大米、老姜丝及十几种配方熬煮,奇香无比,蒋氏果然食欲大振,王颜大悦。不日,喜得太子朱厚熜(即后来的嘉靖皇帝),且自小就显聪慧。从此杜蛎干粥成为皇宫的御膳养生美食。
  一日,蒋氏其父前来探望,蒋氏命御厨调煮杜蛎干粥让其父尝试。因其奇香美味,其父便请求蒋氏将此粥做法传授,蒋氏允之。从此,杜蛎干粥成为蒋氏祖传秘方。后因政治历史原因,蒋家为避免配方遗落被窃,便将配方置于蒋家祖屋中梁之上,一度失传。直至1750年,蒋氏后代(澳头蠔干粥第七代传人蒋才建先生的祖辈)翻建祖屋,偶得此方,自此重振蒋家祖业。
  申报单位:厦门澳头中餐有限公司
  蒋福滨,男,汉族,是该项目的传承人。

上一篇:【传统技艺】厦门澳头蠔干粥传统制作技艺(厦门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翔安东寮豆干传统制作技艺(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