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喜灯制作术 (邵阳市)
2021-03-18 10:48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邵阳市
【简介】
喜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
据《武冈州志•风俗志》记载,“正月十五元宵节,城乡皆有门户张灯,鼓吹相闻,街市游观及遍诣人户送喜,午夜不禁”、“三月清明节,……夜则绿索点灯如星朗然”、“三十日除夕,各户房下点灯,谓之照虚耗,祭拜祖先”。武冈喜灯源自宋代,在清代光绪年间,其制作工艺已渐成熟,非常精巧美丽。喜灯与喜庆的灯笼、龙灯齐名,但技术含量却是手制灯笼之最。
喜灯这种竹扎工艺品,其制作精巧,外观美丽,一般分为六角灯和八角灯两种。喜灯外形多为宫灯状,并以剪纸粘贴,花纹精致,色彩艳丽。在内芯绘制人物、动物、花、鸟等图案。燃灯以后,热气上熏,纸轮转动,灯屏上即出现人物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画面栩栩如生。喜灯的制作原理是通过燃烧产生的热气流,带动内灯转动。喜灯有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的寓意,故多在逢年过年,红、白喜事时使用,以增加喜庆气氛。喜灯是民间竹制灯笼中的一朵奇葩。
喜灯,因其利用了冷热空气对流带动内芯旋转的原理,所以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加强对喜灯的保护研究,对研究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科学现象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喜灯是武冈人民在工作之余、劳动之余,特别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增加喜庆气氛的一种工艺品,对开发旅游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