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李官寨灯节会(安阳市)
2021-03-17 13:13
【类别】民俗
【地区】安阳市
【简介】
河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李官寨灯节圣会,主供奉天仙圣母,至今已有二百四十余年。就其“圣母”而言,根据《岱史》、《泰山道里记》等文记载,宋真宗泰山封禅时,曾见一玉女,于是敕 建祠岱顶,宋时为昭真祠,金代为玉仙祠,明洪武时重修,曰碧霞元君。嘉靖年间拓建为碧霞灵佑宫,渐加香火, 成为泰山女神,民间俗称泰山老奶奶。
自宋后元君庙在泰山越建越多,影响区域越来越大。如北京的东直门、安定门、妙峰山、石景山、麦庄桥等地都建有元君庙。河南省浚县浮丘山上的碧霞行宫,就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至清代在皇帝奉天承运,大搞造神活动的思想指导下,神灵更深入民心。人民为祈求生活平安,延续宗嗣,消灾免难的愿望,把元君敬奉为民众正神。
李官寨灯节圣会也是在这种造神活动影响下起源的。据《泰山资料》记,岱顶碧霞宫清乾隆五年(1740年)遭受火灾,二十年后才重修成。因乾隆每五年左右要到泰山敕封。一时城乡信徒朝圣进香更加虔诚。李官寨村民十数人也于乾隆三十年(1766年)朝圣泰山 。据《内黄县志》载:“十余名乡绅士民到泰山朝圣求子,归来时宿一黑店,一人梦见天仙圣母对他说,店中主人在后院磨刀要杀你们,快随我来......”。口传圣母一个法术把他们送到本村东地桐树园内,方得无虞。为报恩“圣母显灵”,结合本村原有的灯节社火会,始创办成灯节圣会。因为圣会活动是敬请圣母,临时到村中供奉三天,所以未建固定庙宇,在村中搭建临时神棚,仿泰山碧霞宫用彩纸扎成奶奶驾,曰“泰山行宫”。宫前又用白面制成牌坊,以增加壮观。宫后神棚内供奉诸神。众会首办事有章清廉,民众纷纷入会。
新社会,共产党和政府,在破除封建迷信活动中,引导人们解放思想,提倡无神论,用科学看待世界、改造世界,提高人民群众素质,但同时也是提倡信仰自由,对热爱祖国,维护民族统一的宗教活动,还给予了一定的支持这正是新社会前进发展的“得道”之一,灯节圣会之所以能在新中国成立至今六十余年不断才传承下来,党的改革开政策以后又有创新发展,正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独到英明之处。特别是现在把它提升为民族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保护。这是强大的传承动力,一代代德高望重、清正廉洁的会首,去尽职任事,使人们看到圣会发扬的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们可以通过这一形式去改恶行善。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民众中,有倡文明、树淳风,增和谐,求安定的积极因素。寓教于乐,这是传承不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