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焦作市沁阳市
  【简介】
  “野王紵器”,在历史上是唯一以地域名称“野王”(今沁阳市)命名的著名漆器,是以麻布、丝绢作胎,用两种以上的天然大漆在制好的胎上经过五十多道工序有规律、逐层次的积累到一定厚度,再以刻刀加以剔刻而成的漆器。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该漆器由最初粗疏的制作工艺发展成为集设计器形、制内胎、漆裱纻麻布、脱胎、整形、批沙、髹漆、镶嵌釦件、打磨推光、网印图案、彩绘图纹、揩漆、成品验收、包装、入库为一体的,制作更为科学、内容更为丰富的工艺流程。
  “野王紵器”是沁阳先人们聪明才智与高超漆艺技术的结晶。“野王紵器”最早被载入历史文献,见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盐铁论会议记录,即后来的著名的历史文献《盐铁论》。《盐铁论•散不足》第二十九中,明确记载了“野王紵器”的历史文化价值。《太平御览•器物部》卷第七百五十九中载:“《盐铁论》曰:‘今富者银口黄耳,金壘玉锺,中者野王紵器,金错蜀杯,夫一文杯得铜杯十,贾贱而用不殊。’”中说的“野王”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沁阳市(历史上称之为野王城、野王县)。“野王紵器”在两千多年的代代传承中,到秦汉时期达到了技艺的巅峰。其中,書紵黄釦饭槃和書紵黄釦果盤,被国人追捧为高档奢侈品而被载入历史史册。
“野王紵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收藏价值、环保实用价值和耐久性装饰价值。“野王紵器”坚守了大漆的传统文脉,其用料环保,造型高贵,工艺考究,受到国内外专家、教授及同行的关注与追捧,对传承中华文明,保护中华艺术瑰宝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同时作为活化石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檀溪堂已制作的漆器有五大类(雕填工艺、剔犀工艺、彩绘工艺、犀皮工艺、素髹工艺),近200多品种,大到夹纻造像、卷几案、古桌凳、小到果盘釦器、首饰及碗筷、茶具等。其中,漆雕“年年有余”、“花觚”等7种漆器,先后荣获4金、2银和3铜奖项。

上一篇:【传统戏剧】黄洞大平调(鹤壁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古法手工红泥腌制缠丝蛋技艺(鹤壁市)传承人:高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