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非遗”助力滨州惠民火把李庙会“火”力全开
2021-03-15 09:03
每年二月初二,滨州市惠民县皂户李镇火把李村都会举办庙会,当地泥塑制作、销售盛行一时。今年皂户李镇积极对接省级平台,邀请全省非遗传承人参会,“赏非遗”、“跑秧歌”成为庙会亮点。庙会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各地游客都赶在今天来描绘游玩采风。火把李庙会的起源要上溯至明朝成化年间,历经500多年历史。如今,它作为一种定期的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活动,已经成为当地乡土社会中的一种“生活形式”。
走在火把李庙会的街道上,眼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耳旁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一圈下来,最吸引眼球的就要数那些造型各异、色彩不一的泥娃娃,因为当地有“拴娃娃”祈福的习俗,所以形态可掬的泥娃娃就成了每届火把李庙会当之无愧的主角。张凯是惠民泥塑省级非遗传承人,每届火把李庙会他都会参加:“惠民泥塑虽外观粗犷,取材也很常见,却都散发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光芒,不仅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也代表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剪纸、糖人、花馒头,布艺、根雕、葫芦画……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庙会的包容性更强,能见到不一样的非遗作品。经过前期精心筹备,在全省范围内围绕“非遗守正创新,助力文化振兴”非遗主题征集了很多民间优秀非遗作品。经过筹委会评选,最终共有44件作品展出。此外,今年庙会还搭上了网络直播的快车,开设抖音短视频大赛。通过拍摄非遗制作、展示、售卖、直播等内容的短视频,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展示惠民泥塑、木版年画、布老虎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皂户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付小川表示:“今年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确保火把李庙会安全进行。不仅愉悦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为各地非遗文化交流建立了平台。”
人气旺带动产业兴,非遗经济逐渐成为皂户李镇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付小川说:“皂户李镇将继续以火把李庙会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机制,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再沉睡,成为繁荣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记者:卢怡婷
【来源:澎湃号-山东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