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砀山唢呐(宿州市)传承人:闫清华
2021-03-12 11:01
【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宿州市
【简介】
闫清华,男,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遗“砀山唢呐”,滋生于黄河故道,距今五百余年盛传不衰。经过几十代的艺术传承,艺人对源于中原的唢呐结构不断改革创新,他们把唢呐笛杆加长、钦子缩短,芦苇哨片熨烫加宽,吹奏低音时即兴借孔,音域拓展可达五度音程,音质细腻浑厚、粗犷豪放,形成了砀山唢呐独特的长杆短钦子、细腻而粗犷的艺术风格。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砀山县的民间唢呐艺术日臻完美,形成了齐鲁礼乐和中原民风融合、酣畅明亮、刚柔相济的皖东北唢呐艺术流派,诞生了张连生、尹明山等当代民间唢呐艺术大师。2009年,砀山县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唢呐之乡”和“安徽省民族吹管乐培训基地”荣誉称号。同年,由闫清华、张团结等六位农民唢呐艺人组合演奏的《凡字调绞快板叫句子》,参加央视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半决赛上,其淳朴的演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赢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掌声。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田青先生现场高度评价砀山唢呐:“你们的演奏又有味儿、又有劲儿,令我们为之一震,听着过瘾”!2011年,砀山唢呐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至2014年,砀山唢呐陆续应邀在国内参加大型演出,先后赴新疆、内蒙古、深圳、珠海、北京等城市演出受到好评。其间还走出国门,先后到澳门、美国代表国家文化部演出,受到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赏。砀山唢呐的形成、沿革和创新提高,始终影响带动着苏鲁豫皖周边区域民间唢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013年,宿州市砀山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唢呐之乡”;今年的“中国邯郸·永年”唢呐吹歌会上,砀山唢呐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唢呐对吹咔戏《锔大缸》,在今年安徽省群星奖评选中喜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