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开封市
  【简介】
  吴起城位于杞县城西南28公里处。“吴起城传说” 就在杞县裴村店乡吴起城村。根据史料记载,吴起是战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其独到的政治、军事、变法思想为后世所推崇。吴起一生的“污点”主要有以下几处:一是屠杀乡邻。吴起出生于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常受强邻欺凌的弱邦卫国,早年家庭富庶。吴起自幼聪颖好学,一心想成就功名。公元前415年,吴起26岁那年,开始到卫国朝廷游说求职。然而吴起生不逢时,因为这一年正是卫国大动荡的时候,君臣不和,卫怀公软弱无能,被他人弑立。最后吴起耗尽家财,弄得家庭破产,也没求得一官半职。官没当成,本身就是灰头土脸的吴起心情非常不爽,而他的乡邻却讥笑他,让他恼羞成怒,杀掉了30多个讥笑他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做不了卿相,就决不回卫国。”二是为子不孝。吴起从卫国逃到鲁国后,拜曾参之子曾申为师,学习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讲究“孝道”,认为“百善孝为先”。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些论述的就是孝道。公元前414年,吴起27岁那年,母亲病逝,他竟然不回家奔丧。这显然与儒家思想相违背,曾申恼怒他不孝,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三是杀妻求将,残暴无情,令人发指。吴起和曾申决裂后,投身到鲁国季孙氏门下学习兵法。求官若渴的吴起横下心来要在乱世中走从军之途。公元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吴起主动谒见鲁君献策请缨。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因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其岳父是齐国名门且有恩于吴起,鲁穆公便不信任他。此时,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的吴起,不顾亲情道义,杀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杀妻求将”。鲁穆公终于任命他为将军,率领军队与齐国作战,大败齐军。吴起为贪恋功名屠杀乡邻、为子不孝及“杀妻求将”的人格缺陷为时人心悸、畏忌,被后世文人墨客非议。其先后仕鲁、仕魏、仕楚漂泊流离,不被重用的命运悲剧也与他残忍无情的人格有关。吴起大败齐军后,鲁国的君臣就议论纷纷,流言四起。有人在鲁穆公面前中伤吴起说:“吴起是个猜疑残忍的人,早年杀死乡人,又因为不孝被曾申逐出师门,君上对他有所怀疑的时候他就杀死自己的妻子。况且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国的名声,就会招致各国的攻打。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君上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穆公于是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吴起仕魏时,宰相公叔对他的残暴无情非常畏忌,便想除掉他,于是设计离间了吴起和魏武侯的关系,让武侯对吴起产生怀疑,逼迫吴起离开了魏国。
  后世的司马迁、白居易、徐钧等文人墨客对吴起的人格也给予批评的评价。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评价吴起说:“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诗贬斥吴起说:“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南宋诗人徐钧评价吴起说:“兵书司马足齐名,盟国戕妻亦骇闻。”南宋诗人于石作诗批判吴起:“吴起为鲁将,杀妻殊不仁。乐羊伐中山,食子太无情。”

上一篇:【民间文学】狗脊骨树的传说(开封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虬白龙传说(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