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段氏传统布鞋衲制工艺(洛阳市)
2021-03-05 10:33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洛阳市
【简介】
段氏传统布鞋衲制工艺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清道光年间,道光年间伊阳县(今汝阳)内埠镇是江浙通往陕西甘肃的商贾要道,昔日的内埠商铺林立,客栈比比皆是,大街长三华里,居住着浙江、陕西、甘肃、山西卖茶叶、瓷器、丝绸的经商人。段疙瘩村的段宏度也来到内埠镇开设泰和老店,做起千层底布鞋经营生意。主要制作经营:坤尖鞋、绣花鞋、棉鞋、虎头童鞋、桐油雨鞋。段氏布鞋经过百年风雨历程,泰和老店以良好的信誉,上乘的质量一跃成为民族手工业的鞋业老字号发展起来。到第三代掌门人段明相时,被人们称为“河洛一针”。围绕段氏鞋业内埠街形成了制鞋业庄口。河北武清县人赵廷,幼年时就在内埠泰和老店制鞋作坊当过学徒,1853年赵廷在北京创建了“内联陞”鞋店,并聘请内埠泰和老店“河洛一针”段明相之子段淮到北京内联陞制鞋店当师傅,专为清朝宫廷里的官员们做朝靴。随后内埠的“泰和老店”也在北京设立了分店。1929年,陇海铁路洛阳段通车后,东西要道变迁,内埠街贸易市场逐渐萧条,加之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原,段氏传统布鞋泰和老店也从此关门歇业。段氏传统布鞋第七代传人段风耒只好回家乡高庄,一面种地,一面小打小闹做鞋,维持全家生计。由于民国时期战争不断,到了第八代传人段昇和时,段氏传统布鞋衲制工艺日趋衰落,面临危机。只在1948年响应中共伊阳县(今汝阳)人民政府支援前线的号召,为解放军做了一批军鞋后,就彻底歇业了。从此,段氏传统布鞋衲制工艺只有婆媳常年做鞋供全家人穿用。改革开放以后,布鞋逐渐淡出了鞋类市场的主要舞台。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观念趋向自然和健康,而怀旧也成了现代人心底共存的一份纯情。穿上一双合适的布鞋,成为了很多现代青年男女追赶的时尚潮流。手工布鞋成为一种风韵独具的文化现象。1997年,精明干练的段氏第十一代传人段玉国高中毕业后,母亲史喜枝说:段家有祖传二百多年的布鞋衲制工艺,只可惜到你爷字辈这一代把布鞋衲制手艺丢了。你爷和你爸只会种地。你要不跟着我学布鞋制作,咱段家祖传的手艺可真失传了。从此,段玉国就跟着母亲学做鞋。还到上海百年老店杨瑞记鞋店,拜杨慎喜老先生为师学习。之后,又到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学习考察,在2012年筹办了洛阳乐足鞋业段氏传统布鞋衲制工艺有限公司。多年来,段氏传统布鞋开设函购业务,以留姓名、留地址、留款式、留尺寸的方式,为全国各地及海外中老年消费者邮寄鞋达4000多双。如今洛阳乐足鞋业段氏传统布鞋衲制工艺有限公司,仍然继承发扬段氏老字号的优良传统,竭诚为国内外各界中老年消费者服务。2017年,段氏传统布鞋衲制工艺被汝阳县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被省政府列入河南老字号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