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唐白瓷烧制技艺(洛阳市)
2021-03-04 15:45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洛阳市
【简介】
河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唐白瓷烧制技艺,古代制瓷的“北白”之源。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制瓷业的发展,更是达到了的水平,尤其是洛阳周边的制瓷窑场出现了的兴旺发展。
唐白瓷烧制技艺始创、发展、传承于河洛地区,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开创了中国陶瓷制作“南青北白”的历史,被称作中国古陶瓷文化的“活化石”。
唐白瓷烧制技艺创于北魏,盛于唐,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唐代早期,巩义窑掌握成熟的白瓷烧制技艺,成为唐白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窑口。唐代中期,巩义窑白瓷制作达到高峰。宋代,巩义窑走向衰落。虽然流传千年,但这种古老技艺今一直在洛阳民间流传。
历经千年,唐白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学武在家传烧制技艺上,对白瓷产品进行了全面传承和大胆创新,于2009年创造出新派艺术陶瓷——洛阳牡丹瓷。
洛阳牡丹瓷以优质高岭土为原料,以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为原型,以具有牡丹纹饰的瓷器为样本,继承以唐代白瓷烧制技艺为基础、兼具唐三彩等唐代陶瓷生产传统技艺,包括手绘、浮雕、镂空、雕刻、捏花、釉上、釉下、釉中等技艺,其牡丹形态可描述为“红玉瓣、黄金蕊、琥珀枝、翡翠叶”,被誉为“永不凋谢的牡丹花”。
洛阳牡丹瓷诞生后,成为继中国“五大官窑”之后独具特色的新派艺术瓷种,延续了中国陶瓷衍进发展的历史,开创了中国陶瓷新纪元。同时,它丰富了牡丹文化内涵,成为传承创新牡丹文化的重要载体。2013年底李学武牡丹瓷系列精品被中国外交部和中联部选用为中国外交礼品,其中200多件牡丹瓷精品“国礼”系列作品先后被***赠送给了百余个国家元首及领导人,受到了国际政要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