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天马山粉丸制作技艺(衢州市)
2021-02-03 10:41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衢州市
【简介】
天马山粉丸,是常山的一道传统民间小吃,源于东汉建安二十三年间,发展盛行于唐朝。山粉丸以豆腐、芋艿、山粉(茨茹粉可代用)为主料,佐以葱花、姜末、盐、酱油等拌成料泥,用瓢羹取一匙放入盛有山粉的碗内,手持碗不停转动,使料泥滚满山粉成一个圆团,再倒入沸水锅内,煮熟即成“天马山粉丸”,“山粉丸”软滑可口,色鲜味美,流香四溢。
常山县天马镇历史上寺庙众多,有两峰寺、北殿寺、石崆寺、武当行宫、最静庵(居姑庵)、孔庙等,和尚、尼姑、道士全都食素,信佛百姓也多食素。在长期的素食饮食中,摸索出这道小吃,以豆腐滚山粉入沸水煮熟吃,味美鲜嫩,软滑可口,取名“豆腐丸”。后经改造创新,变更原料为芋艿煮熟捣泥,味更美。现代常山的山粉饺子是由“山粉丸”演变而来。当年,在庙会佛来节日到来时,寺院门前,设推叫卖“山粉丸”,和尚、尼姑、道士、信徒、百姓争相购食,赞不绝口。自唐、宋、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成立,绵延千余年,流传六七个朝代。
相传唐代诗人刘长卿,寻友到常山,宿居石崆寺,其友以“天马山粉丸”招待,长卿食后,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即笔挥就一史诗《寻常山南溪道士隐居》:“一路径行竹,苍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祥意,相对亦忘言”。宋朝诗人辛弃疾途经常山,吃过山粉丸后,对此赞不绝口。以后历代文人墨客来常,均要品尝“山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