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河池市

【简介】

猴鼓舞,是东兰县瑶民族同胞的传统民间舞蹈。传说为了纪念猴子助战有功,瑶民模拟猴子动作,创造了这种舞,取名叫“猴鼓舞”。该舞蹈主要盛行于布努瑶的祝著节和其他庆典、喜庆的活动中。

猴鼓舞一般由12-16人进行表演,四人打铜鼓,一人打皮鼓,一人打铜锣,两人敲小皮鼓,4-8人跳舞(2名壮汉,4—6名少女),当锣声一响,铜鼓皮鼓便有节奏地敲打起来,有十余套以上不同打法,边敲边舞,忽儿像雄鹰腾空,忽儿像鲤鱼跃龙门,动作粗犷有力,舞姿优美大方,跳舞少女拿着竹帽、木棍,穿插在舞场里扇风欢舞,有时学猴偷吃仙桃,有时学猴攀崖跳树,舞蹈场面热烈,情绪奔放。特别是两名瑶族汉子用牙齿咬住二十至三十公斤重的铜鼓叼起转场走时,舞蹈场面达到了最高潮,也最能吸引人。

2008年,瑶族猴鼓舞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胜文为该项目传承人。




上一篇:【传统技艺】沙溪鼎盛祥猪油米花糖制作工艺(苏州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毛南族木雕技艺(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