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苏州市
  【简介】
  支塘人吃羊肉的历史比较悠久。北宋时期,支塘成市,本地有一些农民开始从事烧煮羊肉的副业。清朝咸丰年间,“福茂羊庄”店主沈采亮创造发明了“久焖法”的烹饪新技术,又请竹匠用篾片制作了型似蚌壳的黄篮头,用荷叶将羊肉包扎好装入黄篮头,上面贴上印有红底黑字的“支塘福茂羊庄”的商标。包装别致、口味鲜美的支塘羊肉立刻变成一种热销商品,渐渐成为江、浙、沪一带著名的土特产。由于沈采亮的杰出贡献,后人将沈采亮奉为“支塘羊肉”的鼻祖。
  支塘羊肉选用本地壮山羊为原料,配上用陈年老汤勾兑成的汤水,放入大茴香、丁香、肉果、葱、姜、黄酒、盐等佐料,用猛火烧煮一个多小时并煮沸,然后再用文火焖煮2个小时,趁热将羊骨头抽去,将羊肉仔细理好,装进砂盆,浇上少许汤汁,冷却后便成了大名鼎鼎的支塘羊肉。
  采用“久焖法”烧煮的支塘羊肉红皮白肉、香酥滋醇、鲜嫩味美、酥而不烂、肥而不腻,颇具特色。支塘羊肉主要分三类:1.白切羊肉 2.支塘羊汤 3.支塘羊脚。常吃支塘羊肉能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去湿避寒。《本草纲目》称羊肉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支塘羊肉,既可作为一种中高档食品,更可作为一种馈赠亲友的礼品,增进交流,促进感情。



上一篇:【传统技艺】常熟鸭血糯(苏州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谢方樽故事(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