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武氏女工(盘锦市)
2021-01-26 13:08
【项目名称】武氏女工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项目地区】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
【项目级别】市级
【项目批准时间】2023年1月被列入盘锦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项目简介】
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女红变迁经历了从养蚕栽棉到纺纱织布,从穿针引线到缝衣置服,每个时代的女红都有她独特的地域魅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观赏价值和实用功能于一体,与各地的民族习俗紧密相连,与深厚的社会文化一脉相承。
武氏女红起源于明代山西太谷县,祖业涉及药材、粮食、酿酒、绸缎、当铺、中药材、茶叶等行业,祖上留有全国连锁“天益堂”药铺,“万聚恒”绸缎庄,“锦顺泉”杂货铺等。清晚期第20世武氏子孙为了发展祖业,沿着永定河迁徙至河北永清县经营绸缎庄,现今第24世武氏子孙带着传统女红制作技艺又汇集到大辽河,让怀旧与传承的灵感在辽河孕育而生。
随著时光的流逝,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机械化替代了手工活,女红也因此受到很大冲击,原本姑娘太太做女红活计必备的那些女红用具如:剪刀、熨斗、绣花棚架、针线篓等等,都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退出历史的舞台,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抛弃,而且关于这些女红用品的资料也少有记载,极其难寻,我们应该为这些传统技艺努把力,让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重焕光彩。
武氏女红蕴含“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移民文化特征,儒学和地域文化浸染,延续文人书斋女红。除了地域生产力发展因素外,地域原创精神起了决定作用。书斋女红通过本真之美、经世致用的思想与日常之间的融合,为民间乡野女红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乡野女红注重对客观物象生命的体悟,呈现出自然、生动、质朴的审美趋向,并将主体生命与之融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生命的渴望。同时注重艺术的夸张表现,以“散文式”叙事呈现女红作品。创新之处在于传统与现代生活观念及习惯相结合;保持原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设计理念连接,延伸书斋女红新的时代生命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的文化内涵,并将武氏女红赋予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