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民俗

【地区】百色市

【简介】

彝族“祭送布谷鸟节”由原祭布谷鸟仪式发展而来,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的彝族村寨,其核心内容是庆祝性的祭祀活动。

送布谷鸟”也就是彝族人民给布谷鸟送饭和送行。相传“布谷鸟”帮助彝族祖先寻找到了火源,并帮助彝族人民报春,催彝人下种,催禾苗长,催庄稼熟,得到了彝族民众的爱戴和崇拜。彝族民众把每年的农历6月24日作为爱鸟、敬鸟、拜鸟的祭祀日。

关于“祭送布谷鸟”习俗的由来,文献上并没有相关记载,毕摩经书也在文革期间被焚烧。因此,只能通过民间收集的传说、故事、歌谣及田野中老人的回忆探知一二。

相传,隆林彝族祖先因兵荒马乱被迫迁徙而来,当时的隆林还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受尽思乡之苦的彝族先祖每当听到布谷鸟的啼鸣都好似祖先来到身边。因此,最初祭送布谷鸟的功能在于祭祀祖先的化身———布谷鸟,以祈求祖灵保佑、寄托思乡之情及聚族商议族内大事,后逐渐发展为彝族民众的节日盛会。

另一种说法认为:“布谷鸟是一只天鸟,是玉皇大帝的使者。每年初春万物复苏时节,玉皇就派它来到人间。催促人们耕种。因此,每年春天到来,布谷鸟就从遥远的天边飞来,落在高高的树枝上,不停地呼唤:播谷!播谷!白天叫,晚上叫,告诉人们春天已到,千万别误了农时,待到庄稼成熟后,它飞回天庭向玉帝禀报。由于它不辞辛劳,日以继夜不停啼叫,以致嘴角都磨破,流出了殷红的献血。




上一篇:【民俗】那坡彝族祈雨节(百色市)传承人:麻志平

下一篇:【传统音乐】隆林哥侬呵山歌(百色市)传承人:何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