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百色市

【简介】

壮族八音,原指古代吹打乐器的统称,所谓“八音”,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如钟)、石(如磐)、竹(如管)、匏(如笙)、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木(如祝)等八类,俗称“八音”。壮族八音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受“广州八音”影响,后又吸收邕剧、壮师剧和壮族民间音乐的元素,逐渐发展而成。兴于清代,盛于清末民初,直到20世纪80年代,它主要流行于邕宁县及其周边广大地区,以“邕宁壮族八音”为品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民俗吹打乐的缩影。2006年,邕宁壮族八音被自治区政府公布为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邕宁壮族八音中的鼓、锣、钗、唢呐等乐器均以男性表演为主,男性表演时双臂力量厚重,丹田之气充足,乐声粗犷嘹亮,浑雄深厚,震慑魂魄,令人叹服。这一观念已经深深镌刻在壮族人民的心里,多年难以动摇。女性参与八音表演的历史从几年前才开始,邕宁区那路村壮族女子八音表演队在2010年的邕宁壮族八音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用乐声婉转、风格独特的演奏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听众的心。

目前,壮族八音队有以村为单位的,有以乡镇为单位的,也有以城区为单位的。李西克为该项目传承人。




上一篇:【传统音乐】靖西壮族民间小调(百色市)传承人:黄丰盛

下一篇:【民俗】那坡彝族跳弓节(百色市)传承人:梁廷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