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1933年7月出生在即墨市信义街一个农民家庭的胡志蕴,生性活泼,从小就爱唱爱跳,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

1950年,她被分配到胶县中心小学担任全校的音乐、唱游课老师。

1951年调到胶州专区文工队,成为一名专业文艺工作者。

1952年进入县文化馆工作,开始接触学习胶州秧歌,被胶州秧歌第五代传人李敬贤收为徒弟,与胶州秧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0年3月至5月,胡志蕴遍访胶州秧歌盛行的村庄,听取80多位当年的秧歌组织者、秧歌教师和演员讲述胶州秧歌的情况。白天采访老艺人,学习秧歌动作,记录秧歌曲调,晚上回到暂住的农户家进行整理编写。就这样,挖掘整理工作结束时,胡志蕴已密密麻麻地记了4本笔记本。

回到县城后,这些素材就被编入了《胶州秧歌》(舞蹈)中,这也是第一本较为系统、完整地从概况、音乐曲牌、动作说明、道具服装、场记说明的演出本(16开54页,手工蜡版刻印),在全国广泛交流。

后来胡志蕴所参与编写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青岛分册—胶州秧歌》(1989年版),及《胶州大秧歌》一书(1992年版)也都以此为基础。

1990年退休后,胡志蕴依然活跃在胶州秧歌演出、传授的一线,希望将这淳朴、自然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现在,已近耄耋之年的胡志蕴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已经不能参加秧歌表演了,但一说起大秧歌她仍旧精神头十足,对于期盼指点的来访人员也总是热情接待,她愿意为情系一生的胶州秧歌燃起一丝美丽的光亮。 


上一篇:【传统戏剧】三江公仔戏(海南省)传承人:冯海

下一篇:【传统戏剧】文昌公仔戏(海南省)传承人:王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