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百色市

【简介】

很久以前,乐业县地域是海洋,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这里的地壳上升形成了如今的山、水、天坑溶洞,从地理地貌上看,乐业的山脉犹如龙的形象一样蜿蜒连绵,从人文风俗来看,乐业县以龙来命名的村寨名就有59处之多,如“龙角”、“ 龙骨”、“龙王洞”、“龙宫”等,很多民俗和民间传说都与龙相联系。

乐业县壮族人民有春节舞龙的习俗,舞龙也称龙灯舞,流行于乐业县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在乐业民间舞龙非常活跃,舞龙是节日或庆典活动中,最具欣赏价值的节目之一,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千百年来,这一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在乐业壮族人民中代代相传,长盛不衰。2012年,“乐业县壮族龙灯舞”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项目。

乐业的舞龙活动历史久远,可以追溯至宋代。乐业流行的舞龙形式有布龙、草龙,成人舞布龙,少年舞草龙。制作布龙很讲究,由龙头、龙尾与龙身三部分组成。龙头用竹篾或细铁丝扎成骨架,外糊上纸,再装扮成骆驼脸、鹿角、牛耳、虎眼、狮鼻,下颌还配上长长的龙须;龙尾也用竹篾为架外糊彩纸,状似带有尾鳍的金鱼尾;传说“龙生九子”,因此龙身采用九节,九节龙约长20米。是由许多节竹篾扎成的篓状体组成的,每节之间保持1米多距离,上面蒙上白布,布上绘着彩色花纹,贴着各色闪亮纸剪成的鳞甲。把龙头、龙尾与龙身结合起来,即成一条栩栩如生的彩龙。此外还有龙珠、龙宫,龙珠虽不起眼,但是件关键性的道具,舞龙表演的全过程都是围绕着龙珠而动。龙珠是用细竹篾扎成一个球体,外面蒙上一块红绸,似一颗赤红的彩球,用木柄托着,能转动,由一人操作。龙宫是工艺最细致,最抢眼,也是最能体现各村寨手艺的,也是制作龙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龙的“房子”,没有它,相当于龙就没有出生地,是“野龙”。龙身未舞先看龙宫,哪个寨子的龙宫精致漂亮,龙灯舞一定更有看头。龙的颜色有赤、黄、青三色。解放以前,金龙是不能制作的,只有皇帝才能制作,如今各种色纸材料更加丰富,人们制作龙的颜色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一支舞龙队由舞蹈与音乐两部分人员组成。舞龙人员按龙脚计算,每脚一人外加执龙珠一人;乐队也要看使用的乐器多少,一般使用鼓、锣、钹等打击乐器的,有6人便可以了。在龙队的诸角色中,执龙头、龙尾与龙珠的三个角色甚为重要,舞龙头的要力气大、跳得动、举得高;执龙尾的要机灵,配合龙头,做到首尾呼应;使龙珠者是领头人,要有创意,且在蹿、蹲动作中见长。9位舞者正似9位龙子,在龙腹下嬉戏、玩耍、欢腾。

龙队行动前还要举行 “开光”仪式。“龙”一般要放置在龙王庙,出行前先在庙中行“起香”式,一般在早上六七时举行,开始祭龙、净龙、开龙眼,由寨老致词,时间可长可短,内容全凭寨老的水平与现场情形而定。其内容大多是歌颂龙的英武、功德与祈求龙神保佑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社平安……

舞龙的乐队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是锣、鼓、钹、小沙锣等打击乐。舞龙也有其常用的曲调,分为《行走调》,《鼓舞调》,《斗舞调》,《祝福调》。如:《行走调》“呛一乞一得一乞,呛一乞一得一乞”; 《鼓舞调》“呛乞、得乞,呛乞、得乞(快速)”;《斗舞调》“关乞、关乞、关乞(连续急速)”;《祝福调》“佳节吉,佳节庆,佳节吉庆,佳节昌,节吉节庆吉昌”。

每年正月初五是“龙灯舞节”,那天周边的村屯自发的聚集在一起舞龙,赛龙灯舞。舞龙是很值得欣赏的大型群众类节目。龙,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出场,一条条金碧辉煌、栩栩如生的彩龙,在龙珠的引导下蜿蜒而出,在《鼓舞调》伴奏下绕场一周。随着龙珠的举起,忽然昂首转头,忽然左右翻滚,场外鞭炮齐鸣,锣鼓声、喝彩声、欢呼声迭起。龙如果在《斗舞调》的乐曲伴奏声中,会追着一颗红色宝珠,时而翻滚,时而盘旋,忽而腾空跃起,气势磅礴地翻腾,扶风云而雷霆万钧;忽而俯冲下扑如破波入水,翻江倒海,激起惊涛万顷;忽而摆尾嬉戏,轻捷矫逸地蜿蜒,晃头摆尾而婀娜多姿。表演者不断地做着跪、卧、伸、扭、屈、扑、跳的动作,把一条巨龙的跃、滚、游、盘、翻、戏的动作表演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如果双龙齐舞,则更有一番精彩情景,两龙往返穿梭、双龙相互绞花或双龙抢珠、双龙戏水等,场面更热闹,仿佛在汹涌澎湃的海潮中翻滚,在闪电雷鸣的云雾里狂舞。为了使龙不停的舞动起来,表演者轮番上阵,比的是哪个小伙子力气大,耐力久,哪个寨子人多力量大。

每年元宵节那晚,龙队要在寨子中挨家挨户地给村民家去道喜、祈福,龙队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震地,观众似潮,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各户的堂屋中摆设着礼品,迎接龙灯到来。按民间习俗,舞龙也是为了“讨彩”。每年当龙灯到来大家都很高兴,谁家若有不孕媳妇,或要求“早生贵子”,龙灯在演出中还会耍个特别的“花样”,将龙身缩短,令一个小孩子骑在上面,在堂前绕行一周,谓之“麒麟送子”。有的人剪下几根龙须,用红布包好,放在床垫下,认为如此便可使光棍能找到媳妇,媳妇能早日怀孕。

现在的舞龙活动已不再局限于春节、元宵节,一些舞龙队在本地向乡亲们拜年、举行各种庆贺活动,有的还走出“家门”到邻乡、邻县参加企业、商店开业、项目落成及其他各种庆典活动的演出。


上一篇:【民间文学】六宰相的传说(石家庄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乐业壮族古歌(百色市)传承人:黄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