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上海市)传承人:褚昊
2021-01-22 14:02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上海市
【简介】
书画修复的过程,以前称为装裱、装池,到现在概念上有些区分,一个是装裱,一个是修复。既分也和,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无论是新画装裱还是旧画修复,装裱是一个基本功,镜片、立轴、对联、屏条、册页、手卷、等装裱样式都是一个必修课。这些基本功必须达到了老师傅的要求,才可以学习修复了。
洗、揭、补、托、全五大工序。各有各的要求,并非哪一步比哪一步更重要。其实五大工序一直是一个贯穿修复的过程,环环相扣。
一是洗:洗画的过程中,方式很重要,经验更重要。这幅画洗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温度的水,水含量要用多少,洗多少时间,这些都需要自己的经验积累。每一件有每一件的问题。比如说,在古代,画家们画画时在颜料里面所加入胶的比例是因人而异的,矿物质颜料也好,植物颜料也罢,每个人的使用习惯是不一样的。因此某些画上面的颜色容易脱落就,造成了每张画的状况也是有区别的。
揭:以前常说书画的性命在于揭,画心揭坏了,损坏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失误,有些是无法逆转的。我记得,老师傅经常会说,你心情不好或者碰到什么事情了,那么就不要去揭画心,这种工序的活就先放一放,等第二天调整好了再来做。这也说明,做这个首先要有耐心,然后是心静的下来。心情烦躁或者为了赶工图快,那么这个时间就是不太适合做这个。
补:补特别注重于材质的选择,书画中有绢本、纸本,材质不一样。在细分下去,绢本的构成也是不一样的,有单丝的、双丝,圆丝的、扁丝的。古人在书画创作中所运用的材料,五花八门,所以我们在修补缺口的时候,一个是补的技术要好,另外一个就是材料的收集。需要修复的书画是什么材料,我们尽量想办法拿到这个材料,只有同样的材料,或者是相接近的材料,才能达到与原画相近的效果。
托:就牵扯到做命纸,所选的命纸能够与画心相匹配,匹配程度多少,选用哪种纸,它的纤维强度,颜色能否接近,用浆厚薄等等。这些方面都要考虑在里面。
全:全色是对前面几大工序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如果选纸选的不对,材质不对,那么全出来的颜色会达不到你和原来画心相匹配的预期。由于底子没做好,前面的工序没做好,即使你全的颜色再准,没有用的。另外,最后全色也是体现一个书画修复师对于中国书画的理解,有没有书画的基础,这个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的话,就做不到最后一步,补完了但不会画,那么这个地方只能空下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补的最高境界是四面光,换句话说就是画作上的破洞修复完了之后,三百六十度看破损处,看不出有修补的痕迹。因此,现在所说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每个环节都有鲜明特点的,它们的要求会有不同,在我看来没有哪一步是最最重要的。只不过全色接笔是书画修复的最后一击,能不能达到完美是在最后一步体现,但是前期的工序都是有关联的。
褚昊,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
为该项目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推荐地区或单位: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