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青铜器修复技艺(上海市)传承人:钱青
2021-01-22 11:09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上海市
【简介】
钱青,女,汉族,1974年8月出生。说起文物修复,很多人都觉得是从清宫里传出来的,毕竟,文物在哪儿,那里才用得着这门手艺。上博的青铜器修复如果要上溯流派,的确传自宫廷。青铜器修复专家钱青介绍,据说祖师爷是清宫造办处的一个太监,带了几个徒弟,之后这门手艺才慢慢流传出宫,其中有一位叫做王德山的师傅,把手艺传给了王荣达。王荣达之后把这门手艺流传到了上海,他在上海博物馆从事青铜器修复和仿制工作长达30年,也是上海这一脉的祖师。王荣达在上博收过几个徒弟,其中有两个徒弟顾友楚和黄仁生,而黄仁生正是钱青的师父。
算起来,钱青已经是上海这一脉的第三代了。她从19岁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进入上博工作,到现在,从事这一行已经23年,再往下,她也要开始带徒弟了。
文物修复需要工艺美术基础,对于造型、色彩能力都要有良好的把握。钱青以前在工艺美院学的雕塑,也会刻翡翠,对大的造型能力和细致的纹饰雕绘都有基础,但真正“手上功夫”,还是进馆后由老师傅们言传身教带出来的。
老师傅怎么教?一开始过来,前几个月师父都不教手艺。干什么?先做工具。“不像现在修复工具都能买到,我们一开始连刻花纹的刀都要自己打,从一根钢棍开始敲,敲敲打打做了整整三个月。"钱青说。
不过,制作工具,其实也是在练基本功和耐心,这一点,对于文物修复很重要。那时候,老师傅各自都有自己的绝活,很多技术都是偷学来的。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也没有诀窍,只能多看、多想,然后自己多做,不停地练习,从而来感悟。悟到的就留下,悟不出的就离开。 “这些其实就是手艺活,现在用了很多先进的修复设备,像是激光除锈、3D打印等等,都可以借鉴过来,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以传统经验为主,结合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新材料来做研究对比,从而找到更多更好的修复技巧,重要的是把这些是融汇贯通。”钱青说。
上博的青铜修复技术不仅在全国领先,而且以精致完美著称。能做到修旧如旧,同时又可逆。很多外地博物馆和海外的收藏家都会拿青铜器交给上博修补。
为该项目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推荐地区或单位: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