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犁铧大鼓(焦作市)
2021-01-22 10:06
【类别】曲艺
【地区】焦作市温县
【简介】
犁铧大鼓始于东汉初年,盛行于唐、宋、元、明、清时达到高峰,距今已两千年历史。东汉初年,河南中原一带连年大旱,灾疫四起,巩县(今巩义市)农民丘祖为生活所迫,到山西省高都县(今晋城市)一带用两片犁铧相对击打,沿街拍门乞讨,为营造气氛,置一面大鼓挎于腰间,效果颇佳,乞丐纷纷效仿。数年返乡后,丘祖以此为业,因器具为犁铧和大鼓,创立了犁铧大鼓艺术。通过近百代艺人的发扬光大,一直流传至今。
犁铧大鼓是流行于河南省温县一带古老的说唱曲种,因伴奏器具为犁铧和大鼓而得名。犁铧大鼓的最初表演形式为演员左手执两块犁铧,右手击鼓,自打自唱,单档表演。西晋时将犁铧改为手摇两块月芽铁板,元、明时期加入三弦和二胡,清末民初加入坠胡等乐器伴奏。表演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气氛热烈、欢快活泼,深受百姓青睐。在艺术流派上,有丘祖龙门派和槐花杨门派两大派系,在龙门派中又有大张门、小张门东高门和西高门之分,在演唱风格上两大派系均有文书派和武书派之分,演唱时文书派风格质朴、词句文雅、形神缠绵、潇洒大方。武书派英姿勃勃、威武雄壮,念白铿锵有力,唱腔粗狂奔放。犁铧大鼓的唱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主要版式有:慢板、二八板、滚板、平板、散板。演唱书目以中、长篇为主,词格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念白为本地方言。犁铧大鼓曲调雄浑高亢、激越粗犷,风格独特豪放,音乐表现力丰富,艺术感染力较强。
犁铧大鼓传承谱系表
张道园
(艺名本源,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人)
(1840年――1900年)
︱
张守道
(艺名河道,河南省洛阳市孟津人)
(1865年――1930年)
︱
张万太
(艺名教喜,河南省孟州市郭村张人)
(1884年――1943年)
︱
谢清云
(艺名永云,河南省温县番田镇东城外人)
(1910年――1958年)
︱
杨连青
(艺名源青,河南省温县招贤乡辛二村人)
(1914年――1973年4月)
︱
刘广庆
(艺名明庆,河南省温县番田镇刘谢村人)
(1920年9月――1982年7月)
︱
张庆忠
(艺名子敬,河南省温县番田镇王太保村人)
(1949年7月―― )
︱
谷良财
(艺名理财,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西苟庄人)
(1953年8月――)